最近在學校做了一個講座,有母親問,她六年級的兒子對學習成績表現消極,不知是否因為之前讚賞標準定得太低,只要合格便會稱讚他,導致他如今只求合格。父母開始用金錢作獎勵,但聽到我在講座內提到獎勵只在於努力,不在成果,她問我應否取消獎勵。
首先我絕不相信讚賞標準定得低,孩子會沒有上進心,對於一個默書只有三十分的孩子,今次進步五分,已值得讚賞。大家不要輕視孩子讀書合格,這不是必然的,他也有付出,輕輕一句讚賞為甚麼要吝嗇?我細問那男孩平常的成績如何,原來他由小一至今都在全級最尾的五名,我便明白六年來成績的挫敗,才是他今天認命自己非讀書材料,但求合格的原因。他的智商剛達正常,可惜現在的教育課程艱深,如智商未達中上,加上他有專注力問題,讀書便會相當困難。更甚是他被派到一間成績優秀的學校,幾年的挫敗令他表現消極。幸好媽媽這幾年來不斷讚賞,若然她用打罵的方法,相信這個男孩比今日會更加消極反叛,會有更多情緒行為問題。至於應否取消獎勵金錢,由於已經開始了半年,金額不太高,孩子已算高年級,因挫敗失去了學習動機,此時開始以物質作為動力,我贊成繼續,但不等於不用讚賞。
未開始用物質獎賞的父母切勿過早使用,因為物質會令口頭讚賞失去效用,令孩子覺得金錢重要過讚賞。不過,物質獎賞並不能建立自信,抵抗挫敗。我有提醒這位媽媽,如果見到孩子努力溫書仍要讚賞,雖然未達標拿不到獎金,也可請他吃東西或送小禮物。這做法不會令他以為不拿高分也有獎品,便不去取高分,有誰不想自己努力後會取得高分?我只怕孩子努力後仍未達標,便放棄努力,再扮不着緊你的獎勵,就如很多人也扮不渴望拿高分來面對不斷的失敗。
周婉芬博士 │ 樂苗坊總監、註冊心理學家、遊戲治療師及香港大學社工系輔導碩士課程榮譽副教授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