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東灣山上有一所特別的學校,坐擁無敵海景,長洲居民以為它是一間研究所,學界僅少數知道它的存在,香港大部分人都未曾聽過這間學校的名字,但是知道這間學校的老師們,每年都會想盡辦法為學生報讀其住宿課程,去過上課的同學們都樂而忘返,到底這所學校是何方神聖?

學園分為山上和山下兩間校舍,山上的是聖方濟校園。

為生物及地理科師生而設的郊野研習學校

它原來是一所郊野學習館 ── 以資助中學模式運作的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本港首間自然學校為一九七八年興建的西貢郊野研習館,為學生提供戶外學習機會。由於當時的高級程度生物及地理科考試設有實地考察項目,令西貢郊野學習館的課程一直求過於供,因此,教育局決定成立更多郊野學習館,並接納了嗇色園及明愛兩個辦學機構的申請,先後於一九九五年設立了位於大帽山山腰的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以及一九九六年由明愛於長洲創立了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以下簡稱郊野學園)。郊野學園旨在為學生提供課程和設施,讓他們能夠親身瞭解自然環境及學習野外考察的技巧。

山下的是沿用舊明愛聖保祿中學校舍的聖保祿校園。

學園分為山上和山下兩間校舍,山上的是聖方濟校園,山下的是沿用舊明愛聖保祿中學校舍的聖保祿校園,兩座校園均設有不同設施,以輔助生物及地理等科目的教學,並讓學生在下課後自主參觀學習。郊野學園的課程包括生物、地理、全方位實地考察、環境專題研習、中學天文及環境教育考察課程等,主要為生物及地理科學生而設,每年四月份便會接受全港中學報讀,並以抽籤形式分配名額。轉制後DSE學生對課程的需求有增無減,其後因地理科設有實地考察為本題目,更令郊野學園的課程每年都「爭崩頭」。

郊野學園校長鍾智遠展示用以收集叢林中的枯枝落葉樣本的工具。
學生會利用安全而簡單的樣本收集工具,採集河溪的水樣本,作大腸桿菌數據分析。

實地考察或郊野研習的模式,是由郊野學園的教師帶領參加課程的師生走進指定的考察點,例如樹林、河溪或岩岸,一同採集數據或樣本,如叢林中的枯枝落葉、河溪的水樣本,及岩岸的生物等。回到學園,學生需利用科學儀器,以及從日常課堂學到的知識及技能,進行觀察、研究和分析。實地考察的好處是從本地生態出發,讓學生跳出書本,以真實及可接觸的環境,引發他們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並提升觀察力,考試時亦毋需只生記硬背外國例子來答題。

聖方濟校園的課室。

校長老師充滿教學熱誠

郊野學園校長鍾智遠,二零零七年入職成為生物科教師,二零一八年升任為署理校長,至今已為學園服務十七年。他透露自己大學本科修讀中藥,為了不浪費讀書的四年時間,希望學以致用做教師,卻又不想做個只跟書本講課的一般老師,加上日常需到郊野地區辨認草藥,使他特別喜歡這類實地實戰經驗,因而毅然加入郊野學園成為生物科老師。他指郊野學園選址長洲有兩大原因,一是因為人跡罕至,自然生態豐富且無騷擾,附近亦沒有光害,方便學生作實地考察。二是因為學校主打住宿課程,明愛營地就在校舍旁邊,便利學生上課期間入住。

(左起)郊野學園實驗室技術員Zero及郊野學園校長鍾智遠。

曾在長洲居住了六年的鍾校長表示:「長洲夜生活單調,至多就是散步到碼頭吃宵夜,最多年青人聚腳的地方就是球場。正正因為這裏沒有繽紛的生活分散學生注意力,加上一程船已經好像去了另一個國度,學習氣氛和體驗跟平常的課堂截然不同,同學們來到這裏特別開心,上課專注力比平常更高。令人驚喜的是,學生們在這裏不論興趣、態度及學習動機都十分強,根本毋需老師扭盡六壬叫他們專心。」

由郊野學園實驗室技術員Zero自製的本地螞蟻標本展示箱。

學生們來到郊野學園特別開心和專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 這裏的老師位位周身刀,更充滿教學熱誠。例如地理老師以「石頭記」為主題,將漫畫元素加入長洲海岸出名的奇形怪狀岩石,如大象石、人頭石,令同學更有興趣去瞭解何謂風化和侵蝕;生物老師會自製昆蟲標本,如將本地螞蟻精細地逐隻貼於小黑色三角紙上向學生展示。

由郊野學園老師策劃及製作的岩石展示區。
由郊野學園老師製作的教育刊物。

校內的教育海報、專題展區、課程內容及教育刊物等,從設計到排版、收集展覽樣本,甚至自製測量工具,全部由老師們一手一腳親自製作,不少帶學生來上課的老師都表示「學到嘢」。

郊野學園樹徑有一株細葉榕正以它的氣根慢慢絞殺旁邊一株刺葵。

一招令學生上課興致勃勃

教書十多年的鍾校長表示,大部分學生其實對植物零興趣,「跟學生介紹植物,得到的回應往往就一句『哦』」。鍾校長自己有一對子女,幼子今年剛上小一,令他更明白如果想學生有更強的學習動機,必先引起他們的興趣。「怎樣講植物才能變得有趣?郊野學園樹徑有一株細葉榕正以它的氣根慢慢絞殺旁邊一株刺葵,你以為死氣沉沉的植物,其實都會為了爭奪資源而鬥爭。又或者跟他們講香港有毒植物,如屬於香港四大毒草之一、果實形狀如羊角的羊角藤,在長洲可以見得到,你一講有毒植物同學們便醒神。又如下雨天城市都很常見的蝸牛,原來即使沒有手腳都會為了爭女仔而扭頭扭頸地打架,我跟六歲的兒子講過這個故事後,他每次見到蝸牛都會忍不住觀察一番。當學生對一件事物有興趣,便可大大發揮自己的潛能。我們的天文課程每次都會為學生提供一些天文儀器,讓他們配合手機鏡頭拍攝天象,如月球表面,他們會為了拍得一張靚相放上社交網站而花盡心機。即使課程內容未夠深刻,學生們都必然會記住與同學和老師一起創造的愉快回憶,如到碼頭食宵夜、一同瞓地觀星或落水考察等,回到學校再由老師帶領進行知識鞏固練習,所學的自然更立體更入腦。」

郊野學園的觀星設備。
便攜式的顯微鏡方便學生隨時隨地觀察各種動植物的特徵。

郊野學園課室內大大小小的科學儀器最能吸引學生眼球。實驗室技術員Zero表示,曾經有一位生物科的學生,自己本校沒有合適的顯微鏡設備,來到這裏上課時第一次玩,結果被顯微鏡下的世界完全吸引,更將收集得來的昆蟲樣本仔細地在顯微鏡下進行清潔。臨走時他說他最喜愛的科學本來並非生物課,現在完全改觀了。鍾校長表示,希望透過課程讓家長和老師知道,很簡單的科學實驗或小工具,已經可以引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郊野學園的課程其實很STEM,不過不是時下流行的STEM類型如編程,但我們就是在推行科普的概念,藉三天五天課已經可以開啟到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同時可以讓他們瞭解香港的生態,把科學的種子種在他們心中。」

住在郊野學園的綠鬣蜥George。

拉近學生與大自然的距離

鍾校長希望藉實地考察課程拉近學生與大自然間的距離:「作為家長我十分明白,父母很多時出於擔心和安全考量而規限孩子在大自然中的探索,其實大自然需要大家去接觸才會瞭解。大自然是一個教室,可以從小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觀察現實跟書本上的相同與不同,學習描述和比較。我們最希望培養孩子對自然環境負責任,但在此之前,應先讓學生明白為甚麼自己要對環境負責任?因為大自然是有趣的、好玩的,出於喜愛便會想去保護它。小朋友的探索能力和好奇心很強,因此這些都不應留待他們長大後再做,不要擴大他們與大自然的距離感。我希望環境教育能放進現時的學習綱領中,由同學培養它成長。」

郊野學園向漁護署借出各種瀕危動物的獸皮在校展示。

明愛營地翻新後將重開

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旁邊就是明愛營地,包括賽馬會明暉營、愛暉營及家暉苑三個營地,為學生及市民提供日營及宿營設施。明暉營歷史最悠久,約十年前經過翻新,目前開放營位予公眾租用;愛暉營及家暉苑獲得賽馬會批出資助,現正進行全面翻新工程,預計今年四至六月竣工。愛暉營主要供團體使用,設有室內運動場、游泳池、射箭場及繩網陣等。家暉苑則為西班牙式別墅,可租用獨立套房或全幢出租;全幢出租包使用客廳及廚房,適合數個家庭同行,營友可使用愛暉營的設施。營地設有不少活動,包括獨木舟、觀星、野外定向及氣鎗射擊等,入營前可預約參加。

如欲瞭解更多關於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的詳情,或有興趣追蹤校園消息,可按此瀏覽校園的Facebook,或追蹤學園的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