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戲劇發人深省,啟迪人心,當運用在教學上,亦有相同效果。戲劇教學跳出「坐定定」的傳統學習模式,引導孩子藉着體驗故事創作者、表演者、觀眾等不同崗位,發展創意思維,學習與人溝通與合作,培養責任感。

將戲劇融入教學,最明顯的優點在於啟發孩子綜合運用各個學科的知識,將看似不相關的跨學科內容,融合、轉化成為深富意義的表演。學習戲劇的過程強調以孩子主導,老師則擔當協調者的角色。老師會透過影片、閱讀材料、小組討論、甚至遊戲等形式,為孩子建立前導知識。從而引導孩子運用生活所學、歷史地理等知識,創作相關角色和故事情節。
孩子藉着學習戲劇,會經歷完整的創作過程,包括創作及組織故事、實踐表演和事後檢討,而學習正正發生於這個轉化過程中:讓他們使用已有知識和創意去創造一個新故事,擺脫習以為常的學習模式,發揮創意思維。他們在溝通、協作、解難等方面的共通能力亦得以加強。此外,戲劇內容需要透過語言及文字表達出來,孩子在創作劇本時,從遣詞造句到創作對話內容,借助角色間的互動傳達故事主題,都須動用到語文知識及技巧,這亦能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

孩子的投入程度決定了戲劇教學的成效。當孩子尚未習慣這種強調互動、以活動為主的學習模式時,他們較難辨清活動的學習重點,容易在演出時失笑,或表現得不認真。老師作為協調者,會協助他們投入角色,包括跟孩子約法三章,為戲劇活動建立特別的課堂規則,令活動順利進行;學習過程中,老師適時向他們發問,以溫和堅定的態度給予提醒,並因應孩子的表現,給予即時的鼓勵和指導,促進孩子的學習成效。戲劇課堂容許孩子「動起來」學習,卻非等同放任,配合明確的課堂守則及適切指導,相信孩子必定能在自由的課堂氣氛中,盡展創意,快樂學習。
 
鳴謝: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16/2017得獎者、浸信會呂明才中學戲劇科主席杜一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