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詩人泰戈爾《以生命影響生命》一詩中,有這樣一句:「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自己。」自小性格沉默寡言的愛秩序灣官立小學(下稱愛官)校長崔家祥,因為從小學到中學接二連三地遇上不離不棄的好老師,開始萌生了投身教育的念頭。他深信「從體驗中學習,以成功創造成功」的教學理念,只要讓孩子找到自己的閃亮點,以興趣帶動學習,定能創造成功。

感激父母與良師不離不棄

崔校長1992年成為教師,縱橫33年的教職生涯,他先後任職過八間官立學校,已第九年擔任愛官校長。愛官的前身是北角渣華道官立小學,屬皇仁書院的聯繫學校之一,因此愛官每年都有Top Boys入讀皇仁。雖然學校官網沒有列出派位成績,但愛官的小六畢業生每兩人便有一位能升讀Band One中學。然而升中派位的數字並非最重要,崔校長兒時的求學經歷,令他下定決心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希望他們個個都喜愛上學,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動機。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校舍

「不是個個想讀書便讀得到,像我從小學到中學,中英文默書便從未試過合格,唯獨數理很強。有些學生步伐比較慢,或許讀足六年進步都很少,但我們令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閃亮點,發掘出他們的喜好、體驗成功,甚至培養成為終身興趣,這些亮點有天自然會爆發。」而崔校長之所以希望成為老師春風化雨,正因為他的人生遇上幾位同樣堅持,對他不離不棄的好老師。

「小學逢有科目不合格便要留堂,我就是經常要留堂的學生。即使我讀書唔叻,小學的老師總是願意花時間和心機教我,那時候覺得,除了父母之外原來還有人待我好,令我開始羨慕老師這個行業。升上中學亦有幸給我遇上兩位良師。我小時候不喜歡跟人交談,沒有朋友。中二那年的班主任某天前來遞給我一本筆記,叫我想到甚麼都可以寫下來。當時我很不客氣地劈頭就寫『關你甚麼事?』,老師竟然寫滿一頁紙回應我,反而令我覺得不好意思。往後兩人的書信開始越寫越長,即使我上堂依然沉默寡言,但開始願意透過書信跟老師分享心底話。」另一位中學的良師,則從芸芸學生當中給了他一個做老師的機會,讓他來教《張騫通西域》這課書:「我從資料搜集、畫地圖和做教案全部一腳踢;因為喜歡攝影,更將《絲綢之路》、《天山南北路》等書籍的圖片和內容製成幻燈片,播給同學看,令我感受到做老師的滋味,原來幾好玩,也察覺到自己有策劃教案的能力。」

除了好老師,爸爸的照顧與陪伴,亦是崔校長從沒放棄學習的原因。「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加上我年幼時患過大病,父母花了很多錢醫我,所以讀書時根本沒有額外資源去補習,父母給我最多的就是陪伴。爸爸雖然讀書唔叻,但他有方法教我。每個人用來學習的感官都不同,後來才知道我屬於『聽覺人』。不知道爸爸是否察覺到,他會將課文用錄音帶錄音,每晚臨睡前播給我聽,雖然聽了也寫不出來,至少令我記入腦。」

崔校長中學畢業後做過很多工作,正式入行成為教師前最後一份工作是社工。從小時候沉默寡言,到成為社工每晚主動跟青少年聊天,崔校長認為是打手球和組樂隊兩個需要團隊合作的興趣,成功令他學會打開心扉跟人交流。今天的他已經判若兩人,能夠談笑風生,隨時與嘉賓開懷對談,更成為學生眼中的明星,從愛官的Facebook可見,每次他拿起結他Busking,必然吸引一班小粉絲到台前熱烈支持。

學習最重要是興趣

崔校長年青時透過聽歌學英文,成功改善英文寫作能力。

崔校長就任愛官第二年便推行「從體驗中學習,以成功創造成功」的教學理念,因為他深信由興趣帶動,並非為考試被逼去學,學生的學習動機會更高。「我自己正是由興趣帶動學習的成功例子。小時候沒錢學琴,見少年警訊開辦免費結他班便去報讀。學結他經常會接觸英文民歌,由於我太喜歡彈結他,連帶由本來很害怕英文,到主動寫信到電台節目《聽歌學英文》索取歌詞,回家邊抄邊學。英文民歌的歌詞包含很多片語,我除了查字典,更會強記一些,慢慢將學到的英文用在作文中,發現明顯高分了。從中三開始一直用這個方法學英文,到中五考會考,剛好夠用,考到合格。反而小學時每次不合格都要反覆抄寫,卻從來沒令我合格過,證明一味靠抄並不能改善學習,興趣才是最重要。」

愛官逢周五下午都會進行多元智能課,讓學生有機會從多達一百三十多項課程中發掘個人興趣與專長。
多元智能課中的無人機課程
多元智能課的編程和機械人課程
多元智能課連舞龍都有得學!

愛官設立了多達一百三十多項的多元智能課,希望能夠命中學生的喜好,積極運用學校擁有的社區資源和人脈,請最好的專家到校專科專教,例如有趙增熹教作曲、別名啤老師的馮夏賢教唱歌,還有前港隊成員教體育項目等。「希望學生從這些項目中找到自己與別不同的閃亮點,只要他們喜歡,自然會相信自己,說不定可以發展出未來事業。」學校亦將學習和體驗扣連,每個學期為學生安排體驗學習周,該周按主題外出考察、聽講座、動手創造或進行小組報告。亦會花資源帶學生遊歷世界,例如到加拿大看冰川、到澳洲看生態,今年九月初更會去大阪世博開眼界。崔校長認為從體驗中學習可以訓練學生的共通能力:「共通能力即是指溝通、解難、社交、聆聽及分析等,這些比學習硬知識更重要。」

以「三感四到」提升學生精神健康

每個學生都有多個自己所屬的族群,崔校長認為來自不同族群的歸屬感,有助學生互相扶持,提升精神健康。

「三感四到」是愛官實行多年,用以提升學生精神健康的教學方法,由於行之有效,吸引到不少其他學校前來向崔校長取經。「三感」是指成就感、歸屬感和樂觀感,建立「三感」旨在提升學生的抗逆力,令他們內心更強大,以應付未來的挑戰。成就感是讓學生從興趣發展出專長,找出自己的強項建立成就感,令他們相信自己有過人的一面。歸屬感是讓學生與學校、家庭、社區、國家和世界接軌,瞭解自己是眾多團體的一份子,有事會懂得求救。「因為孩子的族群多,例如合唱團、足球隊等,每人至少有一個,每個族群都是他的朋友,希望他們知道不是只有同班同學會支持自己。」至於樂觀感則是透過一系列品德教育課,幫助學生建立正面樂觀的個性和價值觀,例如成長課、級本活動,校長家書,或邀請嘉賓到校分享等。

自2019至2020年起愛官推行的校本體育課程HOPE(「以健康為本的體育」Health Oriented Physical Education),成功藉着推廣運動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四到」則是老師和家長「收風」以及觀察孩子精神健康的渠道,包括聽到、睇到、八到和知道,冀及時找出需要支援的隱性高危學生。聽到是聆聽心聲;睇到是從孩子的功課和異常的行為表現發現警告訊號;八到是靠良好的師生關係,從學生口中或社交平台打聽出需要支援的學生;知道則是透過標準性工具如問卷調查,篩查出需要精神健康協助的高危學生,即時由社工跟進。

崔校長表示:「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愛官的小朋友喜愛上學,很多畢業生升讀了心儀大學都有向我報喜,我們亦見證了不少學生進入專業領域發展所長。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很重要,很開心愛官的孩子們能找到自己。」

今年升中派位結果,愛官有85%學生獲派首三志願,包括9位學生升讀皇仁、17位獲派筲箕灣官中、2位獲派金文泰中學;有45%學生升讀: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張祝珊英文中學、港島民生書院及聖馬可中學等Band 1學校,成績斐然。屬港島東區16校網的愛秩序灣官立小學,現正招收2025-26年度小一候補位,及小二至小四插班生的入學申請,收生及報名詳情請按此

愛官多年來積極實踐健康校園計劃,在飲食、運動、精神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四方面,推動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當中包括自2019至2020年起推行的校本體育課程HOPE(「以健康為本的體育」Health Oriented Physical Education),包括推行課前、小息、午膳、課後的身體活動,及將體育融入其他學科的課堂學習之中,以回應香港學童體力活動不足的情況,亦藉着推廣運動去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四位愛官學生(左起)6B成朗峰、4B楊一芯、6B張芷霖和6B陳柏朗都認為培養健康飲食和運動的習慣後,令他們感受到身體與精神健康顯著提升,並體會到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能有助改善體適能,帶動他們在運動項目上有更佳表現,進而提升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