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從澳洲返港,相約一班醫生吃飯聊天。從港大醫學院的朋友口中得知,原來最近不少醫科生的志願是畢業後從事醫美產業,他們寧願在美容院工作,也不願在醫院服務病人。雖知道能夠入讀港大醫學院的,不是尖子就是狀元之輩,有能力有頭腦的一群,如今都不願真正從醫,叫人惋惜,也無可奈何。醫學院的朋友分享時指出,上個別指導課堂時,低年級的學生明顯眼中充滿熱誠,對從醫懷着滿腔熱血;反觀高班級生個個眼神呆滯,甚至對病人相關的議題表現得漠不關心。是醫學院磨滅了年青一代的志氣嗎?我推斷原因有二,一是這一代不算能吃苦,他們更講求Work-life Balance,想投身醫美產業也是為追求工作的辛勞與薪酬成正比。我認同收入與付出理應相稱,但如果當下不缺寬裕的生活,只求以專業資格搵大錢,這是可悲的。第二是實習工作環境令他們不敢接棒為公院服務。實習過程中不難目睹如人間地獄的慘況,病人痛苦,從醫的卻無能為力。畢業後當公院醫生必須要有堅實服務病人的意志,在此要向仍然留守公院的醫生致敬。外人對讀醫往往有太多誤解和想像,大家不應迷信讀醫的光環,需知現在全世界很多醫生都薪酬過低,英國醫生尤甚。

假如家長想子女讀醫只為求名利雙收,現在有很多其他行業可以選擇,毋需迫子女修讀醫科,承受無謂的壓力。其實辛苦讀醫後選擇從事醫美行業,已是半放棄了當初的理想,讀書的功夫好像白費了。或許在家長看來,只要子女畢業後能有穩定收入便無不可,唯站在小市民立場看,連尖子都不願在醫學方面努力,將來還有醫生醫人嗎?如果你的子女有志成為醫生,家長請務必讓他們知道,醫生最重要是有一顆樂於服務大眾的熱心。

陳潔玲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文憑多個學位,現任職家庭醫生,育有兩名兒子。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