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時代帶來便利,同時也讓我們過度依賴電子產品。孩子們除了用於娛樂,為了與世界大趨勢接軌,也開始更頻繁地用於學習。家長們日常亦機不離手,忽略了與孩子的互動,拉遠了親子關係,令家庭數碼排毒變得格外重要。

線上一分鐘線下退一步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家長應嚴格限制五歲以下兒童每日屏幕時間不超過一小時。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家長們早已聽過不少,然而受大環境影響,兒童接觸電子產品似乎無可避免。孩子享受屏幕時間,雖然為家長換來片刻的喘息空間,但矛盾地,這亦意味着親子關係受到影響。《美國兒科醫學會期刊》於二零二四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屏幕使用時間每增加一分鐘,孩子聽到的成人話語、孩子發出的聲音和親子互動都會減少,有礙兒童在早年體驗豐富的語言家庭環境。此外,當父母使用電子產品時,對家庭的參與度會較低,對孩子反應會更嚴厲,言語和非言語交流都會減少。所以數碼排毒不應只針對孩子,家長亦應主動放下手機,為家庭制訂數碼排毒方案,帶領孩子一同實踐。

一家大細齊齊數碼排毒

家庭數碼排毒方案可以從小處拾級做起,例如從無手機晚餐開始,以至無手機家庭日,讓家庭各成員專注於彼此相處的時間,不受電子產品干擾。期間父母需要首先以身作則,不應每每為了工作讓自己破例,並在孩子面前展現積極參與家庭活動的態度。當孩子看到父母也願意放下手機,他們會更容易接受並配合。對於年幼的孩子,當他們主動遵守規則、積極參與線下活動時,父母可以給予讚美或小獎勵,強化孩子的正向行為,讓他們體會到線下生活的樂趣。對高小至中學的子女,父母宜鼓勵開放溝通與分享感受,包括共同制訂數碼排毒的時間與方式,並在過程中分享彼此的困難和感受,降低孩子對數碼排毒的抗拒,提升家庭各成員間的理解。

讓線下家庭活動成為習慣

當電子產品廣泛應用於學習,難免會令孩子更難執行數碼排毒。家長有幾點可以幫助孩子:一、區分學習與娛樂的屏幕時間:家長應先瞭解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學習的需要,協助規劃每日學習進度,完成後需先作充分休息,才能再次使用電子產品作娛樂。二、「番茄鐘」學習法:使用電子產品學習時,每三十分鐘就休息五至十分鐘。休息時讓孩子離開屏幕,可以做伸展運動、走動或喝水,避免久坐、眼睛或身體過度疲勞。三、讓線下家庭活動成為習慣:在完成線上學習後,家長可與子女一同進行一些線下的家庭活動,例如散步、玩桌遊、閱讀、繪畫和烹飪等,讓孩子重拾日常生活的樂趣,減少對屏幕的依賴。

參考資料:「十二至三十六個月大兒童的屏幕時間和親子談話」,Mary E. Brushe博士,《美國兒科醫學會期刊》二零二四年三月四日線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