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無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開心,於是窮盡能力設法滿足他們,特別在物質供應上,甚至超出自己口袋裏可用的錢。

父母不斷滿足孩子「內心的渴望」,過度溺愛的結果會寵壞孩子。被寵壞的孩子以後不會為目標而奮鬥,反而令他們表現得自我中心及貪婪,這點是作為父母必須知道的。當孩子無止境地提出各種要求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以下提議五種方法,幫助孩子克制他的消費慾,管住孩子無止境的要求:

一、 以物易物:體驗「想要」不一定都能買得到

若有機會跟孩子一起玩耍時,不妨可以玩買賣遊戲。小朋友可以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文具或小飾物等,然後進行買賣或交換。

父母可以準備錢,讓孩子自行為東西訂價和貼上價格標籤,並且可以讓孩子利用父母少量金錢,買回自己想要的玩具,或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讓孩子們交換等價的產品。過程中,孩子雖然有金錢可以運用,但同時知道錢是有限的,不是所有東西「想要」就可以買;如果錢不夠,便買不到東西。此外,讓他們學習對商品訂價格,同時可讓孩子瞭解「對等交易」的金錢觀念。

二、 有這就沒那:讓孩子明白「想要」的要事先考慮

即使家長日常有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但還是改變不了孩子偶爾「想要買東西」的慾望。為了避免孩子出外便吵着買東西,父母的臨場反應很重要。舉例來說:孩子如果經過西餅店,指着蛋糕說:「我要買!」並賴在店門口不走時,我們切勿激動地拒絕,因為這樣一來容易讓孩子鬧起情緒,令他也跟着激動起來。

當碰到這種問題時,不妨試着理解孩子為甚麼想買?我們可裝作糊塗地問:「要買哪一個啊?」或是說:「可是今天沒有準備買蛋糕的錢。」再不然說:「如果我們買了蛋糕,可能就沒有錢買菜煮晚餐了!」,用「有這就沒那」這種對比說話,明確讓孩子知道我們有準備「買菜的錢」,但沒有準備「買蛋糕的錢」。

用「沒有錢」的理由拒絕孩子時,千萬不能只說「沒有錢」,要說清楚沒有錢買甚麼,因為孩子無法明白,沒有錢買蛋糕,為何還有錢去買菜,要給孩子明確答案。緊記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我們千萬不能動怒氣,只需表現出自己也很困難,讓孩子明白便可。父母即使知道孩子想買的理由,也絕對不能隨便答應他。

三、鼓勵孩子用自己的儲蓄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若是孩子想買玩具,而父母覺得這個不是「必要」的物件,可以先讓孩子明白這些東西不是生活必需的。這時候父母可以趁機鼓勵他為此去儲蓄,利用自己儲蓄來的金錢便可以購買。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延緩購物的欲望,讓孩子認真地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買;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更愛惜它,因為這用自己辛苦儲蓄的錢買來的,讓孩子清楚明白甚麼東西是他可以擁有得到。

四、給孩子選擇及自決的空間

在孩子四歲之前,父母可以開始訓練他的選擇能力,在想要塑造孩子價值觀的範圍內,提供兩、三種方案供孩子做選擇。例如讓孩子選擇:一是買一杯雪糕,設定在每日甚麼時候才能吃;二是買孩子喜歡的玩具,但條件是孩子必須答應試吃不愛吃的水果。

為訓練孩子分配及管理金錢的概念,父母從小就可以跟孩子談條件,像是等到自己錢箱存滿了,才可以買自己想要的物件;或是當孩子想昂貴的物件時,可用互相討論的方式,並給予孩子做決定的機會。

有不少研究顯示,不少父母喜歡用金錢去獎勵或懲罰孩子,例如︰「你乖的話,我就獎你一百元!」或是「你不聽話,我就扣你的零用錢!」這是極為不智的做法,父母千萬不要將金錢代替尊嚴與權威,應讓子女理解勤奮讀書本是每個孩子的責任,「人生要負的責任跟錢無關」這個大原則。

五、培養孩子多為已擁有的東西感恩

研究結果顯示,懂得感恩的人容易知足,生活自然快樂。多教導孩子欣賞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事物,帶領他們想想每天生活中誰人默默幫助了自己,常存感恩之心及願意幫助身邊的人,為自己付出的人當然也要感謝。若果父母能夠事事以身作則,主動在孩子面前控制物慾,那就是最有成效的方法了。

撰文:財商教育學院校長關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