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要全面,身、心、靈、社缺一不可。要建立真正的健康和幸福校園,除了校長和老師孜孜不倦的營造,更需要的是學生的參與和反饋。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下稱伍少梅中學)自二零二零年起推行全人健康學習經歷(下稱WLE),不單學生自主參與度高、學生整體的焦慮比例降低10%,更獲89%學生認同能有效提升身心靈健康和幸福感。
學生參與課程設計並有機會實踐社區提案
紮根葵青區的伍少梅中學,有一定比例的非華語和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疫情後學生焦慮比例提高,因此校方參與了由賽馬會主辦的「幸福校園實踐計劃」,致力營造關愛的環境,接納和愛護不同背景的學生,老師陪伴學生在包容多元文化的校園中健康成長。計劃在學生個人成長上獲得卓越的成效之餘,更擴展至提升區內長者及有需要人士的身心健康。計劃完成後,伍少梅中學於二零二零年重新開展WLE全人健康學習經歷,希望透過體驗健康活動,以學生興趣驅動社區健康方案,讓他們累積健康知識,並鼓勵師生同樂,建立有愛和幸福校園。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定義學生幸福感包括心理、認知、社交和身體素質四方面;伍少梅中學亦十分重視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包括體驗幸福、人際和諧、積極樂觀和勇於挑戰。以此為核心,學校為WLE累計推出二十八項跨領域活動,包括泰拳減壓、木工製作、桌上遊戲、形象設計、陶藝手工、電繪、卡巴迪、音樂靜觀、健康烹飪、沿繩下降及塗鴉藝術等,照顧學生身體、心靈和社交健康的需要,推動全人健康。學生每逢周五最後兩節課會體驗不同的WLE課程,全年一共會經歷四個不同課程。課程以學生主導及師生同樂的模式設計,例如健康烹調菜式和塗鴉藝術校園裝置,便是學生自主設計的活動之一,做到真正聆聽民意。

學校更推出「全人幸福啟夢者:從幸福經歷到社區創新」計劃,進一步拓展WLE框架,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技能應用於社區建設。學校舉辦「夢想提案日」,鼓勵全校學生提交心目中的社區健康方案,最終收到多達二百份提案,當中優秀並獲得實踐的提案包括「長者智能手機圖解指南」、「校園情緒燈箱巡展」、「長者數位導師」和「跨代健康日」等。當中,「長者智能手機圖解指南」獲區議會資助印刷成簡化圖冊,分發予區內三百戶長者使用;有三十位學生接受培訓後擔任「長者數位導師」,於校內校外舉辦四場工作坊,服務了約一百位長者。WLE不但有效提升學生的幸福感,更令他們透過課程及導師培訓所學回饋社區,超過70%的學生參與了社區服務,有85%學生透過計劃參與兩項社區行動、80%學生從中掌握到基礎教學技巧,更有十名學生獲得長者特別嘉許,學生於二零二二至二五年期間累計服務時數超過四千小時。WLE令學生既能分享興趣、推廣身心社健康,更令他們在共通技能和建立正面價值觀上有所得益。四位參與過WLE的伍少梅中學學生,不約而同表示計劃有效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比起數字,學生的心聲才是最有力的真人實證。
從沒有自信到站上創科舞台

今年十五歲、就讀中四的母晨奕帆表示,入讀伍少梅中學前,因為考試失手,令他精神狀態很差,很沒自信,令媽媽很擔心,意想不到入讀伍少梅後,令他蛻變為一個熱愛上學、更勇於參加各項創科比賽的學生。「這裏的同學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每位都很享受校園生活,大家都熱愛上學,因為這裏有很多不同的機會讓我們展示自己的才能,令我慢慢重拾自信,建立正面的價值觀。」作為生物選修科的學生,母晨奕帆對WLE印象最深刻的是魚菜共生設施,讓他學到溫室耕種設施的運作,同學們會將種好的蔬菜烹調甚至出售,實踐可持續發展和健康飲食。最近他更與另一位同班同學何國泓聯手,憑他們的水稻耕種系統,參加了理工大學一個創科比賽,經面試後成功入圍。「如果獲勝,我們就有機會在理工大學一場演講中演示自己的設計!」母晨奕帆尤其喜歡校內設有長者學苑,讓學生有機會跟區內長者互動交流。「學生可以授予長者不同的數碼知識,學生亦可以學習長者生活的經驗和智慧,彼此都有得益,還可以幫助老人家緩解他們的孤獨。」
校園邊緣人變文武雙全愛上泰拳

與母晨奕帆同班的何國泓喜歡設計與科技科,以前他在班上是個邊緣人,不論在家或在校都一樣,沒有參加任何活動。「來到伍少梅中學後我參加了很多活動,也有很多外出比賽的機會,提升了我們介紹產品的能力,也改善了自小積弱的英語根基。現在出去Present,最少可以連續講二十分鐘!」WLE各項活動中影響何國泓最深的,是泰拳減壓。「未學泰拳前我是個自制能力較差的人,情緒管理亦不太好。自從學了泰拳,我學會了自律,加強自我控制能力,例如要控制出拳的力度,與同學之間互相切磋和交流、改進拳法。這個課堂成為了我的泰拳啟蒙課,令我想接觸更多關於這項運動的知識。做完運動出一身汗,感覺情緒釋放,原本之前可能有些焦慮,都暫時放在一邊。」
足球少將學形象設計與同學增進感情

就讀中五的胡梓力是一名運動健將,除了是伍少梅足球校隊的副隊長,更有參與校外的球會和區隊訓練。然而他卻並非自小就像現在這般陽光外向:「以往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對學校沒有甚麼歸屬感,活動參與度很低。但在伍少梅五年,我參與了很多活動,認識了很多同學,變得很喜歡跟別人聊天,與不同國籍的同學交流,可以鍛鍊我的英語能力,令我在校內的投入度和自信都增加了許多。」胡梓力認為WLE中最有用的一項活動,是由電視台形象顧問主理的形象設計課:「我覺得這個課程很適合男校的男生。男生不是很懂得照顧自己的形象,我們上學的樣子就是起床的樣子,有些同學有暗瘡或者皮膚偏黑,又不剃鬚,看上去感覺不精神或不健康,除了會令個人自信低落,更會令別人誤會你骯髒邋遢。活動導師教我們如何護理面部皮膚,包括正確用洗面奶潔面、用眉鉗修剪眉毛、學Gel頭等,令我們知道儀容的重要性,令個人看來更有型更精神,從而提升自信,容光煥發地回校也能感染身邊的同學,說不定可以令其他同學效法,令大家都可以精神奕奕地上學。這個活動也能增進同學間的友誼,上堂時我們會互相幫對方用潔面乳洗臉,你幫我,我幫你,感情自然有所增進。」
貓舍培養責任心展現男生溫柔一面

為了提升學生的校園幸福感,伍少梅中學於二零二二年新增設了「心臨」(Soul Suite),包括「心動」貓舍、「心寧」靜觀室和「心程」竹林三個部分。「心動」貓舍收養了家姐和細佬一對天生殘障的貓姊弟,讓學生化身「貓奴」,學習照顧和愛護動物,尊重和珍惜生命。為了照顧貓貓,學生自發組織了一個貓義工團體,自行處理當值安排,即使放假都有同學回校照顧家姐和細佬。就讀中一的陳至安表示,貓舍令本身家中有養貓的他學會重視生命和如何照顧貓咪,現在除了會幫貓舍的貓貓換貓砂,更會主動照顧自己家中的主子。中五的胡梓力亦是貓義工之一:「以前可能比較卸膊,缺乏責任心,做功課做Project時犯了錯會將責任推諉給其他人。自從成為貓義工後,我開始懂得照顧貓貓和其他人,做錯事懂得道歉和承擔責任,現在更會主動幫助能力較弱小的,例如長者和校內年輕的師弟,多了一份責任心。」
本屆「AIA健康校園挑戰賽2024/25」香港區賽事,首次將參賽學校組別擴展至中學,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憑藉其全人健康學習經歷(Whole-Person Well-being Learning Experience,WLE),於中學組脫穎而出,獲得五萬美元獎金,支持其持續推動健康校園計劃的發展。李建文校長表示:「伍少梅中學積極推行幸福校園、社區校園和未來校園的理念,這些一直是我們為打穩學生成長基石而做的工作。榮獲『AIA健康校園挑戰賽2024/25』香港區中學組冠軍,是對我們全校上下、尤其是教師團隊的一份肯定。聽到學生的反饋,知道我們推行的校園健康計劃真正收到成效,更是推動我們繼續邁步向前的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