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懂得怎樣開始教導孩子金錢學問,以為教他們懂得消費就是最重要,但我認為不是。兒童學理財,有三點前設觀念要首先建立:

  1. 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
  2. 先懂錢從何來,才學錢從何去;
  3. 先建立工作意義,後獲取工作價值。

前兩點較易理解,但第三點需要闡述一下。很多人每天都勤勞工作,但總有些人不肯努力工作,分別在哪?重點在於是否清楚明白工作「價值」和工作「意義」。何謂工作「意義」?就是工作透過發揮自己所長既幫助別人解決生活問題,為社會作出貢獻,同時背起愛家的責任,屬於謀生的動力,為着的是一份使命感 ,回報是愛。那麼何謂工作「價值」?就是工作是為賺錢,解決自己及家人生活上的金錢需要,屬於謀生的手段,為着的是一份收入,回報是物質。

一個肯先付出「汗水」(勞動)工作的人,不只肯定自己的工作「價值」(獲得相應金錢回報),也肯定了工作的「意義」(幫助別人並為社會作出貢獻),明白這一點,將來孩子就能:

  1. 尊重和欣賞任何為我們付出勞動力的人;
  2. 啟發自己的天分與潛能;
  3. 主動做有意義的事(快樂源頭);
  4. 培養自律精神和責任感。

當孩子明白工作的意義及價值後,就是父母要在孩子心目中樹立「愛與責任」完整形象的時候。一方面應讓孩子明白父母因為愛,甘心樂意出外工作,承擔家庭責任;另一方面,父母應漸漸帶領孩子生活上的角色轉變,讓子女從小在家庭中被視為「消費者」的角色,漸漸轉移至懂得站在「勞動生產者」角度欣賞父母的付出,從而樂意刻盡己任,就是吃點苦,也願意成為一位有擔當的人,為家庭和社會貢獻。

在這個金錢掛帥的年代,越來越多年青人只想不勞而獲,既想得到金錢(薪水) ,卻不肯付出代價(汗水)。如上所述,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要知道金錢本是透過勞動才會流入社會的定律。因此,父母不妨帶領孩子實地體驗雙親的工作環境,瞭解自己的工作性質及責任,或是親歷與他生活息息相關的勞動工作者的實況,例如帶他們去看清潔工人工作的情況等,讓孩子們好好體會錢從何來,才學錢從何去。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孩子從賺錢不易的切身體會中,學會珍惜勞動所得的每一分回報,將來他們每花一分錢自然會多一份思考,懂得把金錢運用在最值得的地方,這對孩子們一生的金錢價值觀及職涯規劃有莫大幫助。

撰文:財商教育學院校長關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