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電梯的時候,以下的情景經常發生:電梯到了,等候的人魚貫進入,但沒有人會按掣,最後進去的人只好乖乖按掣,好像按掣是最遲入𨋢者的責任;或者𨋢門剛關,你想趕進去,大叫「唔該等埋」,電梯裏的人卻聽而不聞,任由𨋢門關上。疫情肆虐,人心惶惶,這種情況更為普遍。但當然也有例外,有一次我「追𨋢」,大叫「請等埋」,剛關上的𨋢門隨即打開,原來為我按開門掣的是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男孩。我連聲道謝,小男孩抬頭看一看媽媽,媽媽給予他一個溫馨讚賞的微笑。我心想:媽媽平時一定是這樣做,小男孩才會懂得模仿。記得有一次小一入學簡介會,家長曾經問我:「校長,小朋友面試時是否要見到所有校內的人都說早晨、午安,才算有禮貌的表現?」我回答說:「小朋友最重要的是表現真我,禮貌態度是從小培養的,父母的榜樣尤其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也是模仿的對象。「以身作則」的重要性誰都知道,但往往就忽略了從生活上的小事開始讓孩子學習良好的品德。孩子看見家長對人有禮貌,他自然就學會。有時候我們太趕急,忽略了以禮貌的態度回應別人;有時心情欠佳或正在忙着,會敷衍回答孩子的「無聊」問題;更有時在吃飯時看手機……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久而久之,就會把所有我們不希望他做的事都照樣去做。最令父母痛心的是看見孩子做得不對(例如只顧玩遊戲機不去吃飯),你訓示他的時候,他的回應是:「你吃飯時也是只顧看手機!」一場家庭戰爭如此便一觸即發!

疫情仍未緩和,大家心裏難免不安。處境不能改變,但心境可以改變。從今天起,凡事樂觀面對,從生活上的小事上開始,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他們良好的品德和習慣自然就可以養成。

撰文:梁麗美校長 │ 一口田慈善教育基金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