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三位少年張嘉希、麥耀文和張天晉,正值少年十五二十時,卻已分別經歷重度抑鬱與思覺失調、言語障礙,及因腦性麻痺引致的肢體不便。然而這些身心障礙並無阻他們在逆境中勇往直前,利用一己之長回饋社會。他們三位憑個人成就榮獲今屆「香港十大傑出少年」獎,並立志實踐夢想,決意不負少年時。

每兩年⼀屆、由香港遊樂場協會主辦、傑出⻘年協會及傑出少年協會協辦的「2025香港傑出少年選舉」,早前選出三⼗位「傑少」,並假香港會議展覽中⼼舉⾏了隆重的頒獎典禮,主辦單位期望得獎者為香港⻘少年樹立榜樣,激勵更多年輕⼈積極進取,為社會注入正能量。年僅12歲、患腦性麻痺致左側肢體不便的張天晉,連奪多項殘疾人田徑與乒乓球賽事獎項,現為香港殘疾人乒乓球發展隊成員,獲選為20位「香港傑出少年」之一;獲選為「香港⼗⼤傑出少年」的中五學生張嘉希,曾歷重度抑鬱與思覺失調,走出精神病陰霾後,他立志成為精神科醫生,冀減少社會對精神病的誤解與污名;同樣獲選「香港⼗⼤傑出少年」的麥耀文曾患言語障礙,現投身創科積極推動STEAM教育,冀以科技改善社區。三位少年突破自己的身心障礙,勇敢追夢,冀以自身經歷鼓勵同路人,不要因為自身障礙放棄夢想。

患抑鬱與思覺失調看不見希望

就讀英華書院的中五學生張嘉希Kevin,中三開始因為人際關係變故,誘發出重度抑鬱與思覺失調。「我從小已經是個完美主義者,出現情緒問題令我精神難以集中,影響到讀書發揮,越是想追回病前的進度,越是力不從心,積壓出巨大的情緒壓力。」升中四要選科時,Kevin面對成績下滑加上身邊沒有朋友,開始出現幻覺、幻聽、妄想等思覺失調的症狀。「每一天張開眼,都覺得世界變了灰色,上學如同行屍走肉,做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每日只維持基本的生存,甚至有時候連基本生存都不想去維持。最不開心的時候,不斷有想輕生的念頭,生活上沒有任何事情能令自己快樂起來,那種無力感令我看不見任何希望,我覺得我的病沒法好起來,感覺很窒息,很想一了百了。」

升上中五後Kevin的幻覺和幻聽日益嚴重,總覺得身邊有人討論他、指責他,最終需要入住精神科病房兩星期,這段時間是Kevin人生最痛苦最黑暗的時刻。「當時我入住的醫院只有成人的精神科病房,由於我未成年,要留在一間隔離病房不可離開。病房內只有一床一燈,而且位置偏遠,既沒人會經過,沒法跟人說話交流;也不知道時間的流逝,感覺很煎熬、痛苦和折磨。」

師長鼓勵成明燈領他走出黑暗

英華書院校長陳狄安(左一)與Kevin張嘉希(左二)及其家人與提名人於頒獎典禮上合照。

兩年來Kevin持續受到精神病影響,令他對人際關係退縮,害怕與人相處,學業亦大不如前,需要用加倍的時間和精力去應付。幸而這段時間,Kevin身邊有不離不棄的父母和老師,一直支持和陪伴他。「雖然他們沒有很專業的病理知識,未必理解我的感受和情緒,但他們會盡力配合我的需要,聆聽我的想法,給我肯定和認可。校內亦有一位相熟的老師很支持我,他說:『雖然你看不見將來的希望,但是,正是沒有希望時更要告訴自己,要撐過去。只要一日仍生存,未來還是有機會變好。』」老師這句鼓勵,成為Kevin心目中一盞照亮前路的明燈,引領他走出黑暗。

經治療後Kevin的病情開始漸漸康復,他經已重新回校,慢慢追上學習進度;他的情緒目前已恢復正常,唯價值觀和社交相處、性格和認知上的功能尚未完全恢復,現在一邊努力適應轉變,一邊按時服藥及複診,努力康復。

立志成為精神科醫生助病患去污名化

雖然讀書時精神仍會難以集中,處理試卷和答題時亦較慢,但Kevin十分堅持在兼顧精神健康下努力讀書,因為他有個夢想要實現。「入住精神科病房的經歷,令我立志要成為一位精神科醫生。經歷了這個病,我能夠明白患病那種痛苦,更好地同理他人的感受。病後我發現身邊都有不少同學和朋友,正受到大大小小的情緒問題困擾,我發覺自己很享受去開解和支援身邊的人,令我更希望可以運用自己的能力、得着和經歷,去摻扶其他同樣受精神及情緒病困擾的人,陪他們走出黑暗。其實我從小到大夢想就是做醫生,現在很希望利用這段經歷去造福他人。」Kevin另一個目標,是希望減少社會對精神病的誤解與污名化,希望令更多人對精神病不要一知半解,減少污名化的情況發生,令社會大眾真正理解病人的感受。

為了實踐成為精神科醫生的夢想,Kevin既不怕辛苦努力迎戰DSE,亦積極參與各項相關的義工服務,包括擔任紅十字會青年團委員、精神科醫學院精神健康大使,及校內的朋輩輔導員等。他感激父母支持他追尋夢想:「爸爸媽媽從小到大都很尊重我的想法,真正感受到他們只想我開心,他們知道我想成為精神科醫生,亦無條件支持我,放心讓我自己發展,真的很感謝他們。」

Kevin寄語其他有先天障礙的年青人:「在人生的低谷之中,可能令我們看不見希望,但我深信只要不放棄,未來是能夠改變的。像我就是本着博盡無悔的精神,不要被失敗困在原地。還有就是身處困難時,不妨勇敢找人幫助,陪你走過艱苦的路,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自小患言語障礙不擅表達自我

同樣就讀英華書院的中五學生麥耀文Raymond,三歲時確診語言發展遲緩,曾因言語障礙而封閉自己,在啟蒙導師引導下找回自信,投身創科。「我從小到大都不擅於懂表達自己,外人看起來會以為我是害羞,但其實我是語言發展遲緩,需要接受治療課程。情況較嚴重時,我會對一些trigger words尤其敏感,例如媽媽說:『你夠鐘去做……』我一聽到便會立即發很大脾氣,有時會莫名感到憤怒。這個情況長大後開始得到改善,漸漸地我能夠與人溝通,只是仍會怯於在群體面前表達自己。」

不擅於表達自我的孩子,最需要別人耐心的聆聽,及可以幫助自己表達內心的方法。Raymond認為自己幸運的是,他從小到大身邊都有很多人支持自己,包括有好朋友願意坐下來聆聽他,還有老師和家人教他活用科技產品來表達自我及對其他人的關心,給他目標用科技去伸手助人。「我找到可以展現自己才能的方式,不但讓我建立自信,更令我發現自己原來有能力幫助他人和影響社會。」

以科技貢獻社區 將設計思維薪火相傳

麥耀文Raymond(左一)與頒獎嘉賓及提名人合照。

Raymond從小的夢想一直與科技有關。「我看遍所有Steve Jobs的發佈會,除了覺得他創造的產品很厲害,更佩服他能在台上面對數以萬計的觀眾介紹自己的發明,真的很有型。我也希望能夠用自創的科技產品,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身邊的人和社會大眾。」

Raymond開始尋找讓他實踐夢想的階梯,拾級而上。他參加過不少本地以至亞洲的青少年創科比賽,從參賽的對手中,驚覺中學生的能力原來不只讀書,還可以透過創科將自己設計的產品應用到社區。跟着前人一步一腳印和老師的帶領下,Raymond從自己居住的深水埗社區出發,開始跟同學及自組學生公司的成員設計出一系列民生創科產品,例如小巧的中風長者溝通裝置、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為「三無」大廈安裝防菌手柄、用以推廣SDG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桌遊及AI教育程式等,從貢獻社區、推廣教育做起。他亦與朋友在校外創立了一個聯校科技協會,主辦了香港首個中學生Hackathon創科比賽,不但邀得知名科技公司代表做評判,更以香港城市大學作為場地,搞得有聲有色。此外,他亦在校內擔當Innoboys的角色,將設計思維及STEAM的技巧教給師弟們,實踐英華薪火相傳的傳統。

由於Raymond跟Kevin是同學,兩人都希望以一己之長貢獻社會,他們最近正在合力研發一款用於協助判斷精神科疾病的AI Chatbot,希望在參賽後推出市面,給香港青少年使用。這款Chatbot旨在以精神科問卷及一系列精神病的診斷標準為依歸,為有需要的青少年作線上篩查,及早斷症,更可為及後的精神科跟進治療提供有用的報告,紓緩本地公立醫院精神科的壓力。

Raymond認為香港人的比較觀念很重,要小朋友贏在起跑線,不要執輸。「我的經歷正好讓其他人知道,這一點並非人生必須。沒有人百分百完美,我小時候的經歷曾令我睇低自己,漸漸從成長中明白比較並沒意思,唯有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才可以走得更遠。我相信No Pain No Gain,即使天生條件不是很好,都可以善用缺憾令自己成長,以不同歷練去塑造自己;自己進步的同時,也不忘助他人築夢,一同成長,薪火相傳。」

腦性痺致左側肢體不便

年僅12歲,就讀基督教國際學校六年級的張天晉Titus,自小患有腦性麻痺,面對左側肢體不便,卻無懼挑戰,現為香港殘疾人乒乓球發展隊成員,連奪多項殘疾人田徑與乒乓球賽事獎項,並立志出戰殘奧會。「我自小左半邊身不靈活,爸爸為家庭生計繼續工作,媽媽則全職照顧我,經常帶我走訪深圳或遠赴菲律賓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式。我最記得的是媽媽要很早起床,幫我預備好覆診要用的東西,再揹着我出門去求醫,她辛苦照顧我的畫面仍歷歷在目。」母親的辛勞最終有回報,治療前Titus的左手連拿起水樽都有問題,左腳亦不靈光,走路雖看似與普通人一樣,跑起來卻會手腳不協調,「即是雙腿跑動時,左手不能跟隨自然擺動。」治療後他的手部活動機能得到改善,可以提起水樽或袋子,唯獨左腿仍然活動不便。

心態決定境界 冀以成績力證殘疾人擁有無限可能

張天晉Titus(左一)與頒獎嘉賓及提名人合照。

身體的障礙並無阻Titus追尋不平凡的人生,他的運動天賦除了令他獲選為香港殘疾人乒乓球發展隊的成員,更有機會參與田徑、木球、輪椅劍擊等運動項目。過去父親陪伴他四出參加不同的乒乓球比賽,包括殘疾人與非殘疾人的賽事他都會嘗試。「爸爸帶我到深圳進行訓練,希望我改善球技,他說唯有多參賽,才能知道其他人的打法,從而精進自己的球技。我會跟正常的對手作賽,令我感到最困難的是走位,因為我的步法跟普通人不同,腳不太靈光,唯有在體院訓練時加強併步和跑步練習,改善步法。」訓練雖然一點也不輕鬆,但Titus總能以輕鬆的心態面對賽果:「跟正常人比賽,我雖然輸給一個年紀比我少幾歲的孩子,但我贏了經驗,從他身上學到接球的技巧,增強自己的反應力,下次比賽便可以進步。」今年12月Titus將有機會代表香港到杜拜出戰亞洲青年殘疾人運動會,目前正密鑼緊鼓加強操練。

乒乓球比賽的訓練過程艱辛,Titus亦要花上比別人更多力氣去處理每一球,但他一直堅持以代表香港出國比賽為夢想:「我想改變全世界的人對殘疾人士的看法,讓他們知道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走到這裏。只要努力,殘疾人士沒有甚麼是做不到的。」

對於獲選為今屆二十位「香港傑出少年」之一,Titus希望藉着得獎,向其他人證明殘疾人士的能力,不要抹殺他們的可能性。他期望打破社會對傷健差異的想像,並激勵更多身處相似境況的朋友堅持奮進:「希望跟我情況相似的人不要放棄夢想,只要堅持去做便會成功。別人說你做不到的,更要堅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