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葒校長於2011年成立的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下稱補天),為基層學童提供一對一義務補習、免費學前班及免費才藝班等,讓資源匱乏的一班小朋友和年青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創造了很多改變生命的故事。今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系的學生李念聰,曾經是個長期缺課的少年,直至遇上陳校長和補天,改變以往學校枯燥的學習模式,並按他的興趣安排不同的教學活動,令他找到人生目標,為此發奮求學,今天終於圓夢從電影系畢業,在台灣追逐導演夢。

改變求學方法重燃學習興趣

2016年,聰仔李念聰只有12歲,但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從升讀中一的第一個學期起,他已經對返學感到很痛苦很無聊,怎樣都不願意再上學。聰仔的媽媽非常擔心兒子,找陳校長幫忙:「他每天在家玩電子遊戲玩到很晚才睡,不到中午都不起床。我和他爸爸怎樣勸怎樣罵,有時甚至出手打他也沒用。真不知道以後怎麼辦……」陳校長瞭解過聰仔並非不想學習,只是抗拒學校那些應試學科和枯燥的教學方式,遂安排他參加補天的一對一義務補習,同年更安排他參加小島學園的暑期營,自始令他抗拒學習的心態起了變化。

聰仔李念聰(最左)2016年參加了小島學園的暑期營。

補天安排了義師以靈活有趣的方法為聰仔補習英文和數學;另一方面,他在小島學園的暑期營上過模擬法庭課、接觸過歷奇和戲劇後,對這些科目產生了興趣。陳校長按着他的喜好,為他安排了歷奇教練恆sir教他獨木舟和繩結技巧、戲劇和微電影導師Key sir讓他當助手跟着邊做邊看邊學;還有李慶年法官帶他參觀法庭,瞭解律師的工作。聰仔很喜歡補天這樣的學習方式,從不缺席任何課堂。跟隨補天學習了一年後,聰仔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學拍電影。

遇困難總有陳校長這一句:「不用擔心我幫你搞掂」

為了實現夢想,聰仔希望入讀有舉辦相關課程的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陳校長認為該書院除了有戲劇和電影的課程和活動外,在教學和校規方面也能給與學生自由和彈性,很適合聰仔的個性。唯書院只提供高中課程,沒有初中,因此只有具備中三畢業資格的學生才可以報讀。聰仔當時雖然已過了中三的年紀,卻連中一的學歷證明都都沒有。

陳校長遂為聰仔向大澳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惲福龍校長求助,希望讓他可以在那裏插班讀中三。筏可中學一直堅持有教無類,惲校長亦是位教育有心人,二話不說便答應了讓聰仔入學。唯家住土瓜灣的他,每天要長途跋涉來回大澳很不容易,令他有時會遲到或缺課。不過筏可的老師對聰仔充分理解及包容,願意給他慢慢適應的空間,並沒有因此而懲罰或開除他。

然而日常上課跟考試不同,考試不容許缺席。陳校長為此一早設想周到,看過聰仔的考試時間表後,他讓聰仔每逢有一大早開始的考試,前一晚便讓聰仔到他位於大嶼山貝澳的家過夜,翌早叫他起床並開車送他到校參加考試,這樣車程僅半小時便可達。聰仔亦不負陳校長和惲校長的期望,順利考取中三畢業的資格,可以報讀兆基創意書院。

在入學註冊限期前一天,聰仔把自己的憂慮告訴了陳校長:他擔心要是申請不到學校的學費豁免,他的家庭未必可以負擔讓他繼續升學。陳校長拍心口表示要是申請不到,他會想辦法解決,鼓勵聰仔盡快完成入學註冊。幸好,最後聰仔順利申請學費豁免,令他可以無後顧之憂地享受學習。

在2021年香港最有認授性的獨立短片比賽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青少年組別,聰仔提交了三部作品參賽,分別獲得金獎、銀獎和特別表揚獎,可以說那一屆青少年組最無敵的存在。憑藉優秀亮麗的成績,同年聰仔獲得國立台北藝術大電影創作系取錄,這是他最夢寐以求的大學。

然而同樣的學費和生活費問題再次困擾聰仔。陳葒校長得知後,隨即拍心口回一句:「不用擔心我幫你搞掂。」他想起一直支持補天的港澳台慈善基金會,正是由一群來港經商的台灣人創辦,之前也曾支持過補天。陳校長遂向當時的主席張佐民先生求助。張主席慷慨承諾,基金會可以贊助聰仔大學四年的學費和住宿費用,令他順利可以到台灣修讀他喜歡的電影。

陳葒校長飛到台北參加聰仔的畢業展

今年是聰仔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系的final year,早前學校舉行了畢業展,他拍攝的畢業作品在展上放映。他自覺拍得不算好,本身沒想過邀請陳校長這位大忙人到場,但關心他的陳校長「不請自來」,飛到台灣只為看看他,請他吃飯,和他那部短短十數分數的畢業作品。

陳校長與聰仔於北藝大留影

兩師徒見面期間,聰仔帶陳校長在校園四處參觀和拍照,並向他訴說大學四年生活遇到的困難艱辛。回頭看,所有困難都憑着他自身的堅強、家人的關愛和補天的支援一一跨過。經過四年的吸收後,除了擅長的電影語言外,聰仔更嘗試了許多不同的創作媒介,例如行為、裝置、錄像等。他在台灣完成了不少的創作,參與了不同的聯展,八月剛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辦完一個新銳導演的主題影展,展出他過往重要的作品。接下來的兩年聰仔可以留在台灣,一邊打工做兼職,一邊進修學習,繼續向電影導演的夢想進發。

被看見很重要

聰仔:「我希望瞭解更多,我渴求更多,對這個世界敏感,對身邊的事情好奇,去感受美好與愛。」

聰仔畢業後從台北傳來了一封給補天的「家書」和一些照片,向贊助人、陳校長和補天表達感恩之情。他在信中表示自己不是一個社會眼中認為乖的學生:「我從中一開始逃學,一直曠課,成績差這是當然,也沒甚麼特別的才能,而且愛搞對抗。」他認為自己根本不值得讀書,更不值得到台灣讀大學。「很多人一定會很好奇為甚麼我從一個不上學的小孩到現在可以完成大學,我很記得就是因為校長的一句話,他說:『你不一定要上學但一定要學習。』對!學習跟上學是兩回事。我發現我仍然對於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對於自己不熟悉的事會想嘗試挑戰,所以我努力完成高中,也幸運地到台灣升學。雖然初到台灣不適應,這裏的文化、人民、環境也完全不熟悉,但這也讓我的學習動機大大提升,我希望瞭解更多,我渴求更多,對這個世界敏感,對身邊的事情好奇,去感受美好與愛。我相信對於我的信念和變化如果從正常途徑的教育體制,是很難理解和得到,但正正就是校長、贊助人、補天,他們做了一些事情,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真的是關心我,並且看到我,被看見這點很重要。」

經過四年的吸收後,除了擅長的電影語言外,聰仔更嘗試了許多不同的創作媒介,例如行為、裝置、錄像等。

「這個世界就是很奇怪,有些人明明根本不需要你做甚麼的,但他就是會全心全意地幫助你。」聰仔決坦然接受校長的這份愛,並以努力和感恩的心來報答陳校長:「他從香港飛到來台灣,再到了遙遠的北藝大看我畢業展,就為了我看那短短十幾分鐘的作品。我想不通,但其實也不用想,因為一切也是感受,感受被重視,被關心,被看見。作為學生的我接受校長的這份愛,他來到要請我食飯我也很不好意思,說一句謝謝。其他的就是繼續努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事,保持善良的心,日後有能力的時候再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可能就是報答他的方法。」

「如果沒有了陳校長、贊助人、補天他們的支持,我現在可能只是一個沒靈魂的軀殼,是他們讓我活得自由與快樂。」

圖片提供: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李念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