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我們都期盼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近年,幼兒教育界積極推行自由遊戲,令不少家長也明白到「勤有功,戲有益」。自由遊戲是一個媒介,透過孩子在自由、自主和自發的遊戲學習中,讓家長觀察及發掘孩子的優點及品格強項,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及解難能力,更有助增進親子溝通,令家長能夠感受及瞭解孩子的社交與情緒需要。

最近,腦神經科學及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指出,自由遊戲有助幼童的大腦成長,支持大腦前額葉所管理的一系列執行功能發展,不僅有助孩子早期認知學習能力和身心社靈的發展,更是支持孩子一生成長及建立他們未來的鑰匙。執行功能是一系列認知及心理過程,幫助孩子建立抑制、自制、專注、記憶、分析、組織、決定及策劃等能力。例如,自由遊戲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活動方式、材料和目標,可以培養獨立性和決策力,建立自主學習能力。此外,自由遊戲幫助孩子克服挑戰和尋找解決方案,增強他們分析和制訂策略的能力。自由遊戲亦鼓勵孩子適應不斷變化的場景和自訂規則,培養他們的認知靈活性。

在自由遊戲過程中,孩子可能需要記住情節或物件的位置,有助於加強他們的工作記憶。與他人玩遊戲涉及協商、合作和溝通,這有助孩子社交情緒發展。發展心理學學者認為,三至五歲是執行功能發展的黃金時期,家長應該把握這個開發大腦可塑性的良機,塑造一個有利執行功能發展的關愛和鼓勵性家庭環境,培育孩童的執行功能成長。當然,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成長差異,部分幼童可能因一些身心發展的因素,在各方面的基本執行功能發展會出現不足或遲緩的情況。家長應着眼於遊戲過程,從中觀察孩子的心智、興趣及品格的成長,讓孩子的執行功能逐步全面發展。

陳自強教授 │東華學院人文學院院長,亦擔任學院及全港第一所數碼精神健康轉化研究中心的聯席總監。陳教授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取得教育心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曾擔任香港樹仁大學研究辦公室總監及正向心理學實驗室創辦總監。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