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下稱沙呂小)是區內最熱門的政府津貼學校,也是本港最早引入正向教育,並運用回應式教室管理和連結學生的小學之一。參考澳洲正向教育先鋒學校Geelong Grammar School的經驗,以學習、活出、教導和融入四個方向推行正向教育,從上而下、從師到生、從校到家融會貫通。校長尹紹光指這套正向心法自二零一四年起推行,行之有效十一年,猶如煲老火湯一樣越見真味,全面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

正向教育需要活出來

尹校長認為老師都需要正向教育。

學習、活出、教導和融入四個方向,具體而言就是老師執教前,自己需要先學習並活出箇中道理,尹校長指:「就像攝影一樣,如果老師自己都不喜愛又不投入,或者不明白如何構圖和運用光線,又怎能把這方面的知識教給學生?何況價值觀是不能生吞活剝的。老師其實都很需要正向教育,須知道現今老師們工作繁重壓力大,假如他們能夠先體會到正向教育的幫助,他們的人生也在流露和展現它的好處,把它教導給學生時定必事半功倍。」至於融入,就是把正向教育融入整體的學習環境,以及學生的在校和家庭生活之中。

沙呂小的正向教育以六大支柱為基礎,包括正向情緒、人際關係、正面成就、全情投入、人生意義及身心健康。人生意義是指學生的個人歸屬感,對生活感到有意義和有價值。「我們很強調成就感和自我意義,讓學生做事前先訂立目標,例如練跑時以四百米為目標,跑到四百米已經達標,即使是比賽,完成了就是一項成就,不論有沒有得獎,成就不是由獎項定義。我覺得推動學生在比賽後反思如何克服限制和突破自我,爭取下次有更佳表現更為重要。」

健康生活模式滲透校園

小息完結前全校師生會一同進行形體操。

沙呂小着重學生的身心健康,除了奉行正向教育,培養學生積極正面的心態,亦透過多元活動增強他們的健康體魄。學校為學生提供超過六十種不同類型的活動,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優勢和獨特才華。每天設有半小時的「動感小息」,讓同學自主自由地參與多項活動,如跳繩、呼拉圈、攀石和籃球等,小息完結前全校師生會一同進行形體操。尹校長指沙呂小大約二十年前效法內地的課間操,推出形體操活動,兩、三年後老師們開始自創體操動作,至今已創作出超過二十款形體操,老師和學生們都跳得投入。學校亦會定期磅書包、量度學生的身高體重、鼓勵健康飲食,並為過重的同學舉辦Keep Fit班,務求將健康生活模式融入校園每個環節。

儼如小太空館的數碼天文館

沙呂小的「呂高華數碼天文館」。

另一項沙呂小擁有,但在其他學校少見的,是它的數碼天文館。這座別開生面的設施由創校校長鄧薇先博士設立,學校於二零一零年起開辦AST科,亦即天文、科學與科技科,很早已讓一至六年級同學認識天文知識。沙呂小的數碼天文館儼如一座小型太空館,不僅有球形天幕,可以投影天文電影,讓學生席地欣賞,更裝備了多支天文望遠鏡,讓學生欣賞天文現象的同時,更可連接手機進行拍攝,不單止月球,就連金星、木星和火星都可拍攝得到。校方在AST科的發展可謂不遺餘力,教天文的老師早前參加了賽馬會先鋒教師培訓計劃,親身到美國天空總署參觀和學習;學校亦與資優學院合辦天文課程,讓其他資優生都可以使用天文館的設施;學校更有學生獲選參加小太空人訓練計劃,滋養出濃厚的天文學習氣氛。學校更會定期舉行親子觀星晚會,邀請家長到校,和學生一同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星,促進家校互動。

學生席地而卧,欣賞球幕上的投射影片。

以人為本的回應式教室

學校早讓學生涉獵不少STEM教育元素,除了天文還有編程等,並於很早以前開始推行BYOD一人一機計劃,因此疫情對校方的教學,影響相對較少,學生亦十分適應使用平板電腦學習。有些家長依然抗拒孩子頻繁使用平板電腦學習,擔心孩子自制能力不足,尹校長藉此帶出結合正向教育的回應式教室的好處。「學生為甚麼上課時會用平板打機或做其他事情?主要因為他們認為課堂無趣,加上他們日常涉獵的興趣不夠廣泛,便會被困於電子遊戲的世界之中。想孩子減少打機,七、八歲的孩子可能會聽話,但十一、二歲的又怎會服從呢?唯有加強他們的學習動機,拓闊他們的視野,才能改變。回應式教室其中一個核心是尊重學生的選擇,按照孩子的興趣和成長步伐發展,我們的教師團隊就做到這一點,不是只教老師認為學生該學的東西,而是盡力按照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栽培他們,同時兼顧全面發展。有了學習動機,學習的動力和成功率便能大幅提升。」

面對新學年,學生較易因為適應困難而產生焦慮情緒和壓力。

九月剛開學,學生較易因為適應困難而產生焦慮情緒和壓力。回應式教室的另一個好處,是着重老師與學生的連結,照顧到學生的精神健康。暑假完結前兩星期,沙呂小的老師會陸續致電學生,關心他們如何度過暑假,瞭解其家庭狀況,同時溫馨提示學生和家長為開學做好準備。尹校長表示:「每次長假或者周末過後,我們都不會急於教書或衝課程。不見學生整整一個暑假,不知道期間他們發生甚麼事,要是你連個基本概念都沒有,學生又怎會聽你說話、願意分享?學生需要感到有人理解和支持才能保持精神健康,因此每逢星期一,我們會利用早會時間,讓學生分享假期間發生的事,老師亦會回饋正向的鼓勵訊息,增進師生之間的瞭解和信任。學生會感到老師原來不是來追我交功課、提我溫書,或質問我為甚麼不合格,而是一個關心、理解和可以信任的人。」

尹校長表示每次長假或周末過後,校方首要任務不是急於教書或衝課程,而是先關心學生假期後的狀況。

減少測考騰出學習空間

為了即將推行的人文科及科學科騰出教學與學習空間,沙呂小今個學年起,一至三年級減去兩測,只餘兩考;四至六年級減去一測,變一測兩考。另一邊廂增加單元檢視及多元評估方法,例如以口頭報告、拍短片、做電子簡報等方式,全面呈現學生的能力和長處。「隨着科學科的推行,帶出一個明確的重點──教育不再只着重知識,像科學科是要讓學生有空間探究科學,可以落手落腳做研究,而不是坐着背書。未來的社會就是這樣,教育不應只着眼於學生的書寫及測考能力,而是要從不同方向看見他們的才能,予以肯定,令他們更願意更投入學習。」

沙田圍呂明才小學榮獲「AIA健康校園挑戰賽2024/25」香港區小學組冠軍,於頒獎典禮上由友邦香港及澳門代表徐卉小姐頒發獎狀予尹紹光校長。

沙呂小榮獲今屆「AIA健康校園挑戰賽」香港區小學組冠軍,獲得五萬美元獎金,以支持其持續推動健康校園計劃的發展。尹校長感謝AIA舉辦健康校園計劃:「計劃肯定了我校多年來的發展方向,我們一直認為健康是小朋友的無價之寶,健康的生活模式是燦爛人生的關鍵和基礎。贏得今次比賽,我校將會利用五萬美元獎金來進一步推動校內的健康工作,包括提升校園設施,如強化運動器材,進一步推動運動的風氣。除了加強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健康意識,未來我們冀將健康工作推展到社區,希望與香港教育界及不同的健康機構聯手合作,倍大力量,貢獻香港。誠如我們十一年前開始推行正向教育,作為領航者之一,我們希望在健康教育上同樣發揮這份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