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節奏緊張,許多父母經常忙於工作,難以抽空陪伴子女成長,因而心生愧疚。近年歐美興起「九分鐘育兒法」,鼓勵家長在有限時間內,透過優質的相處時間與子女建立深厚而親密的連結。

九分鐘育兒法

「九分鐘育兒法」鼓勵父母在每天三個關鍵時段——早上醒來後、孩子放學回家後以及睡前——分別抽出三分鐘與孩子互動,即可有效促進孩子情緒的健康與穩定發展,強化親子間的情感聯繫。

這個育兒理論是根據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Dr. Jaak Panksepp對人類及動物的情緒研究演變而來,這位以研究大腦如何處理情緒而聞名的學者在其著作《情感神經科學:揭秘人類與動物情緒的根源》中明確指出,安全的成長環境對兒童的人格發展至關重要。來自充滿愛和支持的家庭的兒童,有更大機會成長為堅強而獨立的成年人。「九分鐘育兒法」正希望透過每日短暫而優質的陪伴,為孩子營造穩定而有安全感的情緒環境,奠定其長遠發展的基礎。

善用三個關鍵時段,回應孩子情感需求

九分鐘育兒法強調的三個關鍵時段,是兒童情緒最敏感、最容易與父母建立親密連結的黃金時機。在孩子早上剛醒來時,他們的大腦仍處於從睡眠到清醒的過度階段,此時來自父母一句溫柔的早安或簡單的擁抱,能幫助孩子調整身心節奏,在愉快的心情下開展新一天的學習和生活。

當孩子放學回家,則是從校園環境過度回家庭的時段。他們在歷經整日的學業與人際互動挑戰後,或會累積了不同的情緒和壓力,此時若父母能暫停手邊事務,以專注的態度傾聽孩子的分享,便能有效協助孩子梳理和釋放情緒,同時建立親子間的信任。

至於睡前的三分鐘,是最適合親子進行情感交流的時刻。在孩子入睡前,父母可陪伴他們回顧一天的生活經驗、分享故事,或簡單互道一句「我愛你」,這些正向的互動,有助孩子整理和內化當日的情緒與經歷,不僅有助提升睡眠質素,還能強化他們對自身及家庭的安全感,促進情緒健康與人格成長。

「九分鐘育兒法」旨在鼓勵父母每日於固定時段,與孩子進行專注且有意義的互動,讓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的重視與關愛,從而建立穩固的安全感。因此,父母無需拘泥於時間限制,反而可依當日的氣氛與情況,靈活延長交流時間。九分鐘育兒法可以幫助家長意識到陪伴的重要性,同時瞭解在繁忙生活中為親子間創造一段優質的相處時光,能有效深化彼此的情感連結,提升整體家庭的幸福感,讓孩子在穩定而有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Dr. Jaak Panksepp於一九九八年撰寫《情感神經科學:揭秘人類與動物情緒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