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育兒資訊瞬息萬變,加上討論區隨意而片面的批評,容易令媽媽們陷入育兒焦慮,一方面懷疑自己的育兒方法,擔心出錯會影響子女成長;另一方面,網上流行育兒分享,亦加劇家長間的比較風氣,使父母增加對自己的育兒期望和追求完美的心理,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和精神壓力。

現今父母的育兒壓力來源

現代父母普遍教育程度較高,加上社會環境與昔日不同,坊間以至家長自己,都對「好父母」訂下極高的標準:除了令孩子健康成長,還要發掘他們的潛能,助他們踏上青雲路,日常相處亦要時刻以溫柔和耐心提供情緒價值等。無疑這是社會進步的象徵,但是當父母過分要求盡善盡美,反而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系教授Dr. Sarah Schoppe-Sullivan曾研究近二百對迎接第一個孩子的雙薪夫妻,結果發現,許多父母均有「育兒完美主義」,深信社會及家人對自己抱有高度期待,因而亦對育兒細節格外敏感,擔心出錯會導致孩子落後於同齡人。當中又以母親更容易受到這種壓力影響,導致他們的育兒信心較低,甚至感到情緒低落。此外,雙薪父母擔心自己因忙於工作而疏忽育兒,常感愧疚,無形中亦增加了育兒壓力。然而Dr. Sarah Schoppe-Sullivan指出,現代母親與孩子直接互動的時間,其實已是六十年代全職母親的兩倍之多,唯母親們對自己的滿意程度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更加焦慮。

社交媒體的普及也成為了家長的壓力來源之一。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父母只要打開手機,就會被形形色色的育兒資訊和專家意見所包圍,父母每天不間斷被餵哺這些資訊,在育兒路上反而處處受制,感到無所適從。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家長透過短影音或貼文的方式,展示自身的育兒日常與成就,吸引人讚好及分享。這些親子網紅或家長分享雖能帶來交流與肯定,卻也容易引發自我比較,使父母陷入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的困境。

追求完美反離完美更遠

追求完美,並不會令父母更快樂,反而可能削弱育兒的樂趣。Dr. Sarah Schoppe-Sullivan的研究顯示,那些壓力與焦慮水平較高的母親,在遇到育兒挑戰時更容易放棄;同時,母親可能會轉向糾正或批評父親與孩子的互動,令父親疏遠育兒事務。最終,母親承受更大壓力,也令夫妻關係和親子互動變得緊張。

就像孩子不喜歡被比較一樣,父母也不必與他人比較。每個家庭皆有其獨特性,每個孩子的成長步伐和需要亦不同。社交媒體上的生活片段,往往只呈現他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未必反映真實全貌,家長毋需為此有比較或追趕的心理。育兒理論雖多如繁星,但核心不外乎察覺孩子的感受,適切供給孩子成長所需,以陪伴和同行引領他們健康成長。父母應緊記,在照顧孩子之前,先要照顧好自己。唯有擺脫「完美家長」的枷鎖,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以愛滋養他們。

參考資料:Dr. Sarah Schoppe-Sullivan於二零一六年發表的「擔憂無法成為完美母親反而阻礙你做好父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