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梁超然校長、創新科技教育總監歐達江老師、金禮賢助理校長、張永豐助理校長及家長學校聯絡組組長凌潔真老師。

高人指點:要評估一間學校優劣,除了最傳統的公開試成績排名,更可以從踏足校園的一刻開始觀察:學生舉止斯文、臉帶歡容、跟老師有說有笑、教師團隊有商有量、學校發展具備面向未來的視野、每項措施皆以學生為重、家校齊心……綜合以上種種,這間學校肯定大有前途。今日要寫的慕光英文書院,具備以上所列舉的優勢,同時秉持創辦人的教育理念——有教無類,為大眾服務,實力不容忽視。

平民直資 有教無類
香港政府在一九九一年開始推行「直接資助計劃」,簡稱「直資」,目標是促進優質的私立學校發展,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官立及資助學校以外的選擇。由於直資學校會向學生收取學費,所以很多時被外界解讀為只為中產及以上階層而設,而忽視了直資學校擁有更高自主權、可自訂課程及入學要求,以及增聘老師的自由度,令教學更靈活、更與時並進、更緊貼學生適應將來社會的需要。慕光英文書院以「平民直資」的定位營運,每年僅收取二千元學費,同時會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減免學費的援助。這項安排,是謹遵學校創辦人當年辦學的初衷——一九五四年,學校的三位創辦人杜葉錫恩女士、杜學魁先生及戴中先生有見當時很多貧民子弟苦無接受教育的機會,自掏腰包於老虎岩成立帳篷校舍,初年以「慕光中學」為名,後改稱「慕光英文書院」,為貧苦大眾提供免費學習機會。校監杜葉錫恩女士更親自教授音樂及英文等科目,而杜學魁先生則教授普通話及中國語文。在他們的用心經營下,校舍漸漸修建完善,規模亦得以穩步發展。數十年來經歷不同變遷,於二零一三年加入直資學校行列。

慕光英文書院張永豐助理校長闡述學校的教學目標時表示:「我校一直以來秉持『不分階層或宗教,為大眾服務』的傳統,希望學生能夠享受學習,從中發掘屬於自己的發展路向,同時培育學生發展國際視野。」

韓日語常規課程增強學生競爭力
校界流行組織姊妹學校,以便學生與來自不同文化及背景的同齡夥伴交流,開拓視野。慕光英文書院的姊妹學校網絡除了中國內地之外,還涵蓋台灣、南韓和日本。校長梁超然解釋道:「最近兩年,我們一直着力於東亞地區經營及拓展姊妹學校網絡,正正因為這些地區對同學們具有吸引力,除了是年青人嚮往的旅遊地點之外,近年更成為升學及就業的熱門地點。全球發展迅速,兩岸四地與周邊地區經濟融合,除了令我們的生活質素有所提升,也擴闊了同學們生涯規劃的選擇。為了給予同學國際交流、到外地實地學習和體驗生活的機會,我們近年致力舉辦教育交流學習團,甚至試過在一年內開設十多期交流團,每團為期一星期,同學們除了上課之外,亦會於當地民宿寄住,體驗當地人情與文化,藉此拓展他們的國際網絡。學校已進一步投入資源,幫助學生發展第三語言,從基礎上着手,擴闊他們的國際視野。下學年起,每位中一學生入學時都必須選擇日語或韓語作為學習的第三語言,並有機會親身前往能運用到該語言的地區實地學習,學以致用。」

慕光英文書院為學生提供日語或韓語的第三語言訓練,緊貼時代步伐及需求。金禮賢助理校長解釋這個意念的緣起:「一年半前,本校舉辦了一次日本交流團,帶學生到群馬縣作交流探訪。有位同學竟然準備了一篇長達二十分鐘的日語講辭,並發揮得洋洋灑灑,甚至連當地師生也讚歎不已。事後詢問他,才知道他是透過網上影片及日劇等自學日語,可見只要有足夠興趣,學習新語言可以事半功倍。由於日本及南韓文化受青少年歡迎,我們遂決定提供韓語和日語訓練,並納入常規課程,為確保學習質素,我們將聘請專業的日語或韓語老師負責教學,再由本校老師監管教學進度及質素。初中期間透過評估測試同學的進度,待他們升上高中,便會根據能力推薦他們報名參加專業考試。」

梁超然校長補充道:「提供第三語言訓練,是希望提升同學的競爭力,將來更有實力在生涯規劃上作出不同的選擇。例如有同學想到日本或南韓升學,尤其是東京大學及京都大學等頂尖名校,均要求學生具備當地語言的基礎知識。日本文部科學省每年都會設立獎學金,但能獲得獎學金的香港人寥寥無幾,因為前提須通過日本語能力試驗N2級別,即語文能力可與當地人流利交談,亦能讀懂日語書籍。本校大多數同學皆來自基層家庭,未必有足夠資源接受外語訓練,我們希望透過第三語言課程,從初中開始訓練學生的外語能力,為他們提供一個發展興趣及專長的機會。除此之外,我發現大家日常瞭解日韓文化,很多時候只是靠媒體報導去吸取有關知識,很少能從『人』的角度着手。透過教育交流團,我希望培養更多『知日派』及『知韓派』,令兩岸四地,甚至全亞洲的人建立更深厚的友誼,亦有利同學們的生涯規劃。在香港教育框架中,津貼學校的體制比較保守,而作為直資學校,教學團隊比較勇於亦有空間去嘗試新事物,我們必須好好利用直資學校賦予的自由和彈性,增強學生踏入社會後的競爭力。除了塑造學生的品格之外,這也是作為學校的責任之一。」

亞馬遜生物教室令學生投入STEM學習
慕光英文書院別開生面的STEM課程,以及只此一家的「亞馬遜生物教室」主題教學中心,也是叫學界津津樂道的創新教育建設之一。創新科技教育總監歐達江老師向我們介紹「亞馬遜生物教室」時表示:「一些老師經常會帶不同的東西回學校,有一次有人帶了含羞草,另一次有人帶來食人花,兩者都是很難種植的植物,在學校卻竟然成長得欣欣向榮。我們翻查資料,發現這些植物全部都是對水質要求很高的,遂發現學校的水源不錯。後來,我們想到不如養變色龍,因為變色龍亦是非常難養的物種,於是就大膽地引進了第一條變色龍回校,現在已經長到三歲左右。一步一步,我們慢慢發掘了更多東西,整個科學團隊都希望學生動手多做一點,要親身嘗試。科學科可以說是很有趣,但如果只是依書直說或只教授書本上的知識,也可以淪為沉悶,所以我們不斷引進實驗和課程以外的東西,久而久之,就發展成現在這個STEM的模式,有不同元素支持同學的學習,提升他們的興趣。動物啟發學習動機,這個『亞馬遜生物教室』主題教學中心飼養了二十頭珍貴動物,由二十多名學生輪流照顧。科學課程亦結合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讓學生透過視覺、聽覺及互動,研究和探索自然保育。」

「亞馬遜生物教室」主題教學中心飼養了二十頭珍貴動物,由二十多名學生輪流照顧,令STEM學習變得更有趣。

民主的師生及家校合作關係
慕光英文書院的另一特色,就是緊密的師生關係及家校合作關係。梁超然校長表示:「我們希望透過建立良好的學校氛圍,令同學樂於學習,並在校園中找到歸屬感,同時培養他們成為有自信、清楚自我價值和擁有國際視野的人。本校的建設亦旨在建立師生之間的共融空間,我們十分民主,提供任何服務或建立任何設施前,都會先與同學和家長交流,給予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一起討論如何改善校園的設施及課程等,共同建立這個大家庭。例如,我們每年都會要求學生填寫問卷,瞭解他們有關課程的意願,並於下學年新增同學有興趣的課程,所以我們每年的課程都不同,亦不會不理現有課程的好與壞,要求學生照單全收。」

要收集全校學生的意見,概念是好,但是技術上可以如何進行?梁校長作進一步解釋:「我希望整個團隊的風格是聆聽學生的意見和心聲,例如,我校有一個名為『華山論劍』的活動,並不是比武,而是我走到台上,讓同學質詢,負責主持的是候任學生會內閣。一般來說,通常只有高年級同學才關心學生會競選的事,因為競爭的都是高年級同學,但是我認為一間學校的發展,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所以我希望凝聚他們在一個場合裏大家一起討論問題。很多初中同學由本來漠不關心,漸漸開始提出一些一針見血、有建設性的問題。除了『華山論劍』之外,不少同學還會主動敲門,表示想約校長、助理校長或主任討論,甚至約食飯。很多同學都知道,這間學校的團隊願意聆聽意見,只要說的話具建設性,我們願意坦誠交流,沒有任何前設。」

學校的另類教育法,必須得到家長支持,方能有效推行。家長學校聯絡組組長凌潔真老師說:「來自家長的阻力基本上是等於零!學校願意與家長溝通,家長亦樂意與老師和學校緊密聯繫,就算是家庭與家庭之間,以及家長與家長之間的連繫亦非常緊密。我們推動的家校合作不只是由家教會去做,而是所有同事共同努力,一起去做。每一班的班主任、老師和不同的主任,都和家長保持密切溝通,家長不會覺得在這間學校只認識某一位老師,亦十分放心讓子女在這裏學習。」

訪問終結後,受訪團隊帶筆者在校內參觀,最後一站說明是要給筆者一個驚喜——乘電梯到學校頂樓,觸目所及是「杜葉錫恩紀念館」的標誌,內心已感觸動。推開紀念館的門,內裏除了展示杜太生平的展覽之外,推開一道小門,是杜太生前的起居及辦公室,並保留了原有陳設。原來一生致力服務香港以及為社會基層爭取權益的杜葉錫恩女士及其夫君杜學魁先生一直心繫由他們一手一腳成立的慕光英文書院,生前一直居於校舍頂樓,每天近距離支持他們所愛的老師及學生。時至今日,創辦人對於教育的熱忱及視野,仍然深深影響着後來者,成為推動他們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動力。 ~許芷茵

學校頂樓是創辦人杜葉錫恩女士及其夫君杜學魁先生生前的居所及辦公室,現為「杜葉錫恩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