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X案是近年一宗主要於香港發生的層壓式金融騙局。JPEX是一個建立於2020年「面向全球」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2023年9月香港證監會點名警告指它有多個可疑之處。警方接獲逾千多名受害報案,涉及近12億元「騙金」,可算是香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騙案之一。警方先後就案件拘捕80多人,多名藝人及網紅牽涉其中,被指控涉嫌串謀詐騙

在這件騙案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核心關鍵,其一為產業監管的重要性,其次是公眾教育。前者當然要靠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把關,對新興的概念和科技與時並進之餘,亦要不斷提升防犯騙案的敏感度和管制力;後者則需在教育上向下紮根,一方面幫助成年投資者建立良好正確的觀念及風險意識,另一方面,也是本人更關心的問題根源──培育下一代正直不貪的廉潔素質,擁有對抗金錢引誘的氣節才是根本。

古人說得好:「貪財是萬惡之根。」究竟我們應如何教導下一代不貪財也不騙財,不輕易為錢財所動?父母除了讓孩子認識貪財者最終面對悲劇的收場外,其實金錢覺醒的秘訣在於以下四個基本功:

  1. 訓誨孩子「便宜莫貪」:俗語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教導孩子「物雖小,勿私藏」,從小不可以隨意佔據人家的東西,以免長久下來變成貪念,影響深遠;貪念萌生,最後可能會不擇手段去偷、去搶要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正直不貪的廉潔之心。
  2. 恆切地儲蓄:父母宜鼓勵孩子一有錢就儲蓄,唯有養成儲蓄習慣,歷練能耐,憑自己的能力適度消費,不容易為物慾世界所引誘,自然就不貪。當中兩個儲蓄的要訣為(1)不隨便借貸,不先洗未來錢;(2)學會知足,用所當用。
  3. 有計劃用錢,量力而為:今天很多人造成財務壓力的主因,不是他們賺得不夠,而是在於用錢不當。在這個物質世界裏,目標無限,但金錢有限,那就要學習為目標排優先次序,按「先求有,再求好」的原則來消費。習慣量入為出,做好用錢預算,永遠不染負債,便不用貪也不會貪。踏實生活,人就自然安心快樂了。
  4. 父母身教最重要:孩子最大的模仿對象是父母,要讓孩子學會不貪心,首先家長自己要樹立良好的榜樣,不做貪心的父母。不少香港人都有怕「蝕底」而貪小便宜的壞習慣,如在餐廳多拿紙巾或牙籤、拿取多份免費贈品等,小朋友看在眼裏便會不知不覺模仿。身教重於言教,爸爸媽媽應以身作則,需知道我們一切的言行舉止都給孩子看在眼裏,因此務必以身教灌輸正確的觀念給下一代。

生於物質年代,面對總是要求買這買那、物欲永無止境的孩子,不少父母因錯用疼錫子女的方法,盡力滿足他們的要求和欲望。可是當孩子太容易得到想要的東西,眨眼間又會萌生想要另一樣東西的念頭,不知不覺助長了貪得無厭的心理。「貪」本來不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物欲旺盛到變得貪得無厭,父母便需要自我檢討教養方式是否出了問題,進而瞭解孩子出現貪念的來源,彼此應理性討論與溝通,而非責備。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去思考和改變貪念及行為,學會知足常樂之餘,學會多些考慮別人,人生就能獲得雙倍快樂。

撰文:財商教育學院校長關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