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孩子對食物極為挑剔,只願意吃少數幾種食物,拒絕嘗試新菜式,甚至寧願捱餓也不願吃某種食物,他未必是任性或挑食,而是可能患上「迴避性/限制性食物攝入障礙」(下稱ARFID)飲食障礙。

甚麼是ARFID?

ARFID是一種飲食失調症,患者可接受的食物種類極為有限,但並非因為刻意節食或追求瘦身。目前醫學界對此病的成因仍未有定論,不過很多專家認為這是兒童的先天特質、基因以及外在誘發事件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會對食物的味道、氣味、質地、溫度或顏色過度敏感,或對進食缺乏興趣,亦可能對進食抱有不合理的焦慮或恐懼。這些情況若長期持續,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及發育遲緩。

ARFID與一般挑食的分別

根據加拿大Holland Bloorview兒童復健醫院的臨床資料顯示,ARFID與一般挑食不同。一般挑食的孩子雖然對食物有喜惡,但通常仍能進食至少三十種不同的食物,對飲食偏好會隨着成長或接觸新食物逐漸改善,亦會因為飢餓而接受不喜歡的食物;相反,患有ARFID的兒童可接受的食物種類可能少於十種,他們對食物的偏好不會自然而然地好轉,即使在飢餓或缺乏選擇的情況下,他們亦不會屈服。

ARFID常見於年紀較小的兒童,當中以男孩子居多;患有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或焦慮症的孩子,會更容易患上ARFID。患者除了對進食提不起興趣,甚少感到飢餓外,亦會因過去進食時的不愉快經驗,如窒息、嘔吐或胃食道逆流等經驗而產生焦慮與恐懼,進而抗拒進食。長此下來,孩子可能出現營養不良或體重過輕,影響發育;同時,進食困難也可能增加用餐時的壓力,使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家長可以怎麼做?

由於ARFID在本港仍屬較新的病症,如果家長懷疑孩子患上此病,或有嚴重的進食困難,可先向兒科醫生或營養師諮詢,或是向坊間一些專門支援飲食失調的團體,例如「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等相關機構尋求意見與協助。

針對孩子對食物產生的恐懼與其他情緒反應,家長可採取以下對策:一、營造正向用餐氣氛,避免責罵或強迫孩子進食,讓他們在輕鬆的環境下慢慢適應;二、陪伴孩子一同探索他們願意進食的食物。若孩子拒絕進食某種顏色或形狀的早餐麥片,可以一起尋找一款他們接受的,或嘗試加入孩子喜歡的水果或零食,多管齊下盡量幫助他們達至均衡飲食;三、家長可以身作則,嘗試不同的新食物,鼓勵孩子模仿;四、若孩子對進食出現明顯焦慮或恐懼,應尋求臨床心理學家或治療師協助,透過專業心理治療,紓緩他們對進食的焦慮。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保持耐心,以信任與關懷的態度,協助孩子重新建立對食物的安全感,讓他們能夠享受進食的樂趣。

參考資料:加拿大Holland Bloorview兒童復健醫院二零二四年《神經發育障礙兒童的迴避性/限制性食物攝入障礙(ARFID)是甚麼》小冊子;以及Tanith Archibald與Rachel Bryant-Waugh博士《迴避性/限制性食物攝入障礙的最新實證:對臨床實務與未來發展的啟示》(2023),《JCPP Advance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