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一個報導,形容一個平面設計,看了令人有「幸福感」。我一看,果然從內心湧現一種愉悅的感覺,馬上覺得很有意思——原來,美與不美如果還要動用千種分析萬種形容,只算是一種層次,能讓人目光一接觸就如沐浴於幸福之中的美,功力更是渾厚得深不可測。然後我想到「幸福感」這個課題。

談到精神健康,「正能量」是常見用語,但相較之下,我更喜歡「幸福感」這個三字詞 ——「正能量」是外在的,而「幸福感」則由心而發,與其發放正能量待人接收,不如引發人們內在的幸福感。說一句引發「幸福感」的話,畫一張引發「幸福感」的卡,唱一首引發「幸福感」的歌,煮一桌引發「幸福感」的菜……假若人同此心,精神健康不是夢。

不要以為讓孩子擁有幸福感便等於放任不管教!我曾經見過智慧型母親管教剛打了弟弟的兒子,堅定而清晰地說:「無論發生甚麼事,媽媽永遠愛你!我愛你這個人,可是我不愛你剛才的行為,你現在好好想清楚該怎樣做。」丁是丁,卯是卯,字字鏗鏘,情理交融,兒子馬上自發自覺向弟弟道歉。最神奇是被責罵仍然感到滿滿的幸福!母親在訓斥的同時,一再確認對孩子的愛,一個被愛的孩子,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去確認自己,更加有能力去愛人。從今天起,每天為身邊人增添一點幸福感吧!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