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躂舞,相比起芭蕾舞及現代舞,並非主流舞蹈。但每次有機會觀看踢躂舞演出,哪怕只是在音樂劇中短短的一段,甚至是街頭表演,總能緊緊吸引眼球。也許是那由趾尖及腳跟拍擊出來的清脆節奏,也許是那開放自由的形體動作,也許是那充滿幽默感、活力及能量的表現手法,只要有踢躂舞出現,總能予人一種打從心底樂出來的感覺。

藝術,本來就應該是百花齊放。在香港,學習踢躂舞的人不多, 表演者更是寥寥可數,幸得到一群有心人於二零零八年成立了R & T(Rhythm & Tempo)這個專業踢躂舞團體,並於二零一四年正式註冊為非牟利有限公司,致力推廣及發展本土踢躂舞藝術,通過專業製作、學校巡迴、社區推廣及工作坊等形式,增加本地觀眾接觸踢躂舞的機會,提升大眾對踢躂舞的認識及興趣。R & T更每年主辦「香港踢躂節」,透過邀請外國著名舞蹈家訪港交流、獻技及授課,匯賢集能,提升業界水平,並與國際藝術舞台接軌。每年的大匯演均吸引全港高達九成的踢躂舞藝術家、學生及愛好者同台,是本港踢躂舞藝術的年度重點活動。

郭偉傑嘗試在舞蹈編排中融入新元素,例如將踢躂舞結合中國功夫棍。

R & T創團人及藝術總監郭偉傑畢業於演藝學院舞蹈學院,主修音樂劇舞。在校期間曾多次榮獲獎學金,是舞蹈界尖子。畢業後曾加入香港舞蹈團成為全職舞者,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再獲取獎學金前往法國進修現代舞、踢躂舞及爵士舞,回港後積極研習進修踢躂舞,演出及作品眾多。問到郭偉傑為甚麼會在芸芸眾舞中特別鍾情踢躂舞,他把其舞蹈人生娓娓道來:

「我在十六、七歲的時候已經很喜歡跳舞,每逢星期六都會到演藝學院學跳舞。中學畢業後,我報讀演藝學院的四年制音樂劇課程,踢躂舞是其中一科。畢業後曾當全職舞者,主力跳中國舞,一直要到法國深造後才真正開始鑽研和練習踢躂舞,並於二零零八年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創立R & T踢躂舞團。其實我在求學時期已經很喜歡踢躂舞,那時候,我的老師Mandy Petty是香港教授踢躂舞的始祖,她在教學之餘亦鼓勵我們參加一些踢躂舞的考試。我喜歡踢躂舞的原因因為踢躂舞結合了音樂及舞蹈,節奏非常有吸引力。這種舞蹈易學難精,剛剛開始的時候會覺得很容易,但要跳得快和靈活則需要刻苦練習。學習過程中亦會不時到達所謂的『瓶頸』位置,需要思考如何去突破和進步,並花上時間和心力去實踐及累積經驗。」

由R & T主辦、一年一度的舞蹈盛事「香港踢躂節2017」於早前順利舉行,除了主題工作坊、分享會、即興踢躂匯及重點節目《拍.我.踢躂》大匯演外,來自日、韓、台三地高手亦與 香港舞者一同交流,共同踏響舞台!

「每一種舞蹈都有它的難處,對於踢躂舞者來說,拍子和音樂感皆十分重要,即使我的舞步看來不依章法,但其實跳出的亦是一種節奏。踢躂舞者需要好好控制雙腳,舞步要對準音樂的節奏,不然就會像亂打鼓一樣,舞步所發出來的聲音會聽起來非常混亂。我常跟學生說,跳其他舞蹈的話,觀眾可能會看不到動作上有不整齊的地方,但踢躂舞卻是閉上眼也能聽得出來,故此要清楚記住每一個舞步,準確度要高,不能有任何差錯。芭蕾舞和中國舞的基本功較近似,擅長跳其中一種舞蹈的人很容易就會學懂另一種,但踢躂舞卻跟其他舞蹈完全不同,這也是它易學難精的地方。」

「話雖如此,踢躂舞者的『藝術生命』卻往往比其他舞者長,因為跳芭蕾舞、中國舞或Hip Hop等講求體力,水準會因為年齡或受傷問題而下降,踢躂舞卻是運用雙腳,要是舞者有好好保護膝蓋的話,即使不能做到很高難度的動作,跳到六、七十歲是不成問題的。」

郭偉傑與同好創辦R & T的其中一個主因,是因為踢躂舞在香港並不普及,其訓練亦有機會隨着演藝學院停辦音樂劇課程而日見式微,R & T的成立,其中一個目標是推廣踢躂舞,並保護它在香港的傳承。郭偉傑表示:「不論香港或世界各地,甚至藝術之都紐約,踢躂舞相對現代舞或芭蕾舞來說,從來都不屬主流我猜測這是因為現代舞或芭蕾舞的歷史較長,在受眾的心目中較為根深柢固。然而,也有不少人覺得踢躂舞活潑帥氣,適合個人、雙人甚至團體學習以至演出。個人舞講求技巧,而群舞則講求彼此之間的合作性。」


郭偉傑憑藉其深厚及多元的舞蹈底子及經驗參與踢躂舞的製作及編排,為大家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我編排過不同類型的舞蹈,例如我曾於香港舞蹈團跳中國舞,故此曾把水袖舞與踢躂舞結合演出。在這次『香港踢躂節』中,我編排了結合功夫元素的踢躂舞,舞者拿着功夫用的棒子跳舞,而另外一支舞蹈會採舞獅頭和大頭佛——這支舞跳起來非常辛苦,因為舞蹈長約六分鐘,舞者戴着舞獅頭很難呼吸,站在最前的要全程舉起舞獅頭,而最尾的則要彎腰,但演出效果很好。」郭偉傑表示,六、七歲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學踢躂舞——女生從六歲開始學效果最佳,而男生比女生遲熟,七歲開始學更易拿捏。那麼,到底是否人人都適合學踢躂舞?郭偉傑笑說:「世界上的確有人不擅長跳舞,他們不懂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四肢,但這個問題可以經過練習去改善。例如有人一開始學踢躂舞時會不懂控制自己的腳掌和腳跟,我會鼓勵他慢慢來,每一堂課只要專注練習一個動作。十堂課下來,他可能只練到三個動作,但如果繼續學習的話,日子有功,可以看到明顯的進步。有趣的是,當這些學生遇到有相同情況的同學時,也會鼓勵他們多跳多動,不斷練習,透過分享自己的經驗鼓勵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