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不少家長都會帶小朋友上興趣班或到遊樂場玩,惟這些場所正好是手足口病的「溫床」。衞生防護每年都會錄得多宗手足口病爆發個案,今期將會探討這種常見兒童傳染病的成因、傳播途徑、預防及治理方法。

手足口病及腸病毒七十一型的感染高峰期一般為五月至七月,而初秋到冬天亦會出現一個較小的高峰期。衞生防護中心截至上月底共錄得一百八十三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個案,較去年同期多逾一成五。

手足口病為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一般是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及腸病毒七十一型引起,當中腸病毒七十一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幼童間較為常見,而這種病毒有機會引致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及類小兒麻痺癱瘓等後遺症,甚至死亡等嚴重後果,故尤其受關注。

病毒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泡或糞便,或觸摸受染污的物件而傳播。手足口病於首星期最具傳染性,亦可在患者糞便中存活數星期。患者在病發初期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等症狀。發燒後一至兩天,舌頭、牙肉或口腔的兩腮內側更會出現潰瘍,手掌與腳掌亦會出現帶有小水泡的紅疹。

由於現時仍未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故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習慣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若小朋友不幸染上,應多喝水及有充足休息,父母亦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病情,一旦出現持續高燒或神情呆滯等情況,應立即帶同子女求醫,以免病情惡化。

預防方法

• 用清水及梘液洗手。
• 保持空氣流通。
• 打噴嚏及咳嗽時,用紙巾掩蓋口鼻。將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 使用一比九十九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和消毒小朋友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
玩具和共用物件。
• 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

鳴謝: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林永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