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療癒力,經已有很多研究及文獻提及過,包括樹木對於去除負能量及提升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功效,以至多年前沙士襲港,停工停課,政府呼籲市民不要到人煙稠密的地方,反而可到海灘走走,曬曬太陽,把腳插於沙中,有助增強抵抗力。大自然送給人類的禮物,不花一文錢,同時卻是有錢也買不到,問題只在於我們是否珍惜。在不斷追求文明及卓越時,又忘卻了多少來自我們的根源、最基本,也最唾手可得的幸福?

曾振威(威廉),擁有十七年組織青少年活動經驗,原服務於社福界,身為爸爸,特別關注青少年的身心靈健康。「最近這三年發生很多青少年自殺個案,令我反思小時候明明玩得很開心,為甚麼這年頭的年青人會覺得生命沒有希望?我覺得這不是年青人的問題,是成年人及環境的問題。有問題解決不到,是否就沒有希望呢?青少年需要的可能只是片刻放鬆,讓他們有空間去找回自己的方向。」

大自然的力量

「我自己是在大自然長大,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療癒力,亦發現很多人不懂得欣賞。約在二零一六年,我上了由鄉師自然學校創辦人知秋主持的一個有關帶領活動的導師班,發現他的方法不僅能應用在學校中,也可用於輔導之上。我擅長的不是教書,而是帶小朋友去玩、去成長,在我帶完活動與團友做總結、讓他們去反思自己的需要時,也可以用上這一套。多年來我帶領歷奇活動,帶團友遊繩下降,然後拍張照片,又或者帶團友行山,在他們不願行時我會責罵,最後我發現這都不是我想做的東西。再加上現在有特殊學習需要
的小朋友越來越多,更加不會聽你那套。反而如果有一些沒有太多規則、束縛,讓他們輕輕鬆鬆減壓,甚至讓他們與其他人建立朋友關係的活動,可令他們自願放下手機享受大自然,於是我就離開了社福界,成立了『遊沐』這個社企。」

參加者在河溪中嬉戲,感受最單純的快樂。

「『遊沐』推動的是以大自然為伴,為香港的青少年紓緩壓力。我們相信大自然有療癒力,透過遊樂於花鳥蟲魚間,洗滌疲憊與煩惱,連結人與大自然、人與人,及人與自己的關係。我們的服務包括為任何教育、社福、私人或商業機構設計不同形式的大自然體驗活動。我們相信大自然是生活中不可能缺少的東西:我們吃的東西來自大自然,我們身處四周完全沒有綠色植物,亦會很快令人感到沮喪。大自然的力量是可以在全無人造物之下讓你有一種震撼力。我們在活動中很多時都有靜思的環節,讓學生在激動的一天後自己靜下來看看海,透過與海不斷對話組織出自己的需要。世間上實在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有如此大的力量!」

「都市人以為大自然是很遙不可及的東西,其實人人都可以與大自然聯繫上。例如女孩收到花會很開心,又或是當孩子讓母親不高興時,她也可以去聽聽海浪聲平復心情。都市人的問題是容易被其他事情羈絆,例如正想奔向大自然時,又想起可能太曬,要擋擋太陽或是多喝點水,或是在拿出手機拍下大自然的一剎那卻彈出短訊,阻礙了他與大自然溝通。要他放下手機,可能又會忍不住拿起,要用特別的方法引導。」

「遊沐」的四部曲

讓威廉談談由「遊沐」組織的活動是怎麼樣的,他就舉出最常選的路線——大埔滘。「那是一條三公里的路線,能同時體驗樹林、草地及小溪。我們會視乎當日天氣和參加者情況去體驗不同的活動。但我們一定有四大步驟:

俯瞰大埔滘森林。

一、大自然遊戲:要讓一班本來互不相識的人放下手機一起投入?首先就是玩破冰遊戲,例如『大風吹』,讓大家在奔走及歡笑之間投入於活動中。

二、放慢腳步,平靜身心:這當中有三個步驟,首先是叫大家各用自己的速度行一段路,大家通常有很多意見,會行得很急促,因為前面的人也行得急促。然後第二段路,要大家自己一個人沉默地往前走,就像太空漫步,極慢地行,香港人很少會這樣,其實這樣做整個人會很舒服,思想亦會深入許多。第三步是要大家坐定定,坐在一個位置不動,望着前面發呆,其實這並不悶,是很開心的,漸漸大家發覺會聽到很多聲音,想不到原來大自然那麼熱鬧。

三、五感體驗:我們的活動不單只是玩,而是想強化大家的眼、耳及觸覺,甚至是心靈感受,當五感強化了,人的集中力高了,能感受更多大自然,也能感受更多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想。

四、反思分享:不是人人都懂表達自己在想甚麼,需要有人例如社工去引導他們去說出想講的東西。

我們有帶成人、兒童、青少年及大專生等走這條路線。我太太懷孕六個月時也一樣可以行這路線。令很多參加者意想不到的是:一日的行程,可以看到那麼多大自然,也可以看清自己的需要。」

放下手機,別說「小心」

威廉經常接觸年青人,發覺很多年青人的問題其實是可以解決。「香港很多活動都是『任務』(Task)性質的,一班孩子一齊去做同樣的『Task』,當中有天分不同的人,但導師卻只追求『Task』的答案。例如:要參加者鬥快去穿越這個圈,但其實導師早就有心目中的結果,只不過要孩子糾纏一會,最後卻要他們想出導師心目中的模範答案、做出相同的結果,然後拍照留念。這不是在發揮每個孩子的能力,不是引導他們去思考。對孩子而言,他們也不會聽從教導,只覺得『你不過想我做到你的要求罷了』,加上很多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根本完全不會理你,就變成了所謂『不聽話的孩子』。在『遊沐』的活動中,我們會讓孩子自由去發掘、自己去問問題。我發現小學生仍可以玩得很主動、很起勁,但中學生則已經『無電』,身心皆疲,需要鼓勵,他們仍然充滿好奇心,只要給予鼓勵,引起他們的興趣,提供空間讓他們自己靜下來,其實他們也會自己『充電』,會有東西想表達。」

森林療癒體驗。

在參加「遊沐」的親子活動時,威廉會要求家長做三件事:第一是放下手機,手機是隔絕家人關係的最大原因,威廉會要求家長甚至不要顧着拍照,大會會幫他們拍,他們只要專心享受親子時間就好。第二就是不要對孩子說「小心」,有許多其他方式可以表達,例如「你可以看緊那塊石頭會否割到你」、「走好每一步路」、「要不要先停一停」等,有許多方法去取代「小心」這兩個字。如果甚麼都說「小心」,孩子便會覺得所有東西都是危險的,本來想去探索、想去學習的,都不敢做了。第三是「陪同」,例如拿一條海參給小朋友及成年人一起看,大家都一起驚訝時,孩子會覺得父親和他一起經歷。威廉表示:「我發現多時其實父親也想放下工作去陪伴孩子,但不知道怎去做,而孩子也想得到父親的陪伴,但父親又看似愛理不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去做一個引導角色。」

「遊沐」與「沐遊」

威廉有一個未滿周歲的女兒,名字叫「沐遊」。威廉說:「我太太代表水,而我是木,合而為一,成為『沐』字,至於『遊』,除了遊戲、遊樂,還有慢慢行的意思。我們的活動是慢慢行,我也想她慢慢走,去知道自己的步伐是甚麼,走自己的路。在香港是否沒有空間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呢?絕對不是。只不過是大潮流太吸引,你不跟着走彷彿人家就會說你錯;我會告訴她這不是錯,走自己的路是開心的、是好的。我自己也在經歷着,在走和別人不同的路,我可以去做社工、做一份幾萬元月薪的工作,只需要交數便成了,便可以有穩定收入了;但我現在走的這條路,可以時常帶着一班小朋友,令他們玩得好開心,又會有人訪問我,我又可以傳遞出影響家長、幫到小朋友的訊息,我可以做到很多一般工作做不到的東西,我也想我女兒可以這樣,做她自己想做的事。」

威廉與小朋友一同探索泥灘生態。

請威廉再介紹一下香港的好去處,他提議大尾篤旁的汀角,有著名的泥灘,有很多的生態。「香港其實有很多生物,有機會見到長長的瀨尿蝦及水母在水中載浮載沉。昂坪也很美,有一片大大的草地,有人會玩滑翔傘,小朋友前往沿途可以踏着泥漿地,非常開心。那兒的風景也很震撼,迎面吹來的風很強勁。南丫島也是個很美的地方,那兒有盧氏樹蛙、有很美的沙灘,亦有些戰前的遺蹟,是日本人挖的洞穴,穿過去安全,置身其中會感受到完全漆黑一片,完全無聲。香港多變的地形其實很有趣!」

 

(文:許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