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與聽故事絕不是近年間才興起的事,坊間也有不少講故事比賽及活動,以及供兒童、家長以至教育工作者參加的講故事訓練工作坊。講故事及聽故事的好處,相信家長都已耳熟能詳——有助建立孩子的語言基礎、情感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溝通能力、人際關係能力、同理心、想像力及好奇心等。「奇妙故事堂」吸引我的,是點出「說故事」一個未被重點提出的核心力量:藉由故事本身的無限,推動教者的個人涵養修齊及學習者的心智成長。

從人生經歷中領悟成長

「人並不被事情所困擾,而是被對該事情的看法所困擾。」這句話源於希臘與羅馬的斯多噶哲學,出自公元一世紀哲學家艾皮帝特斯,並於一九五五年被心理及精神分析學家艾理斯於理性情緒治療時引用並確立。這句聽上去好像很理論化的說話,卻深深打動了「奇妙故事堂」創團總幹事莫萊茵,甚至可以說是解開了她多年以來的人生鬱結。

「我成長於破碎家庭,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動手。其實,母親是一位稱職的媽媽,儘管家庭經濟狀況較差,但仍盡力把最好的留給我和妹妹,甚至讓我們參加課外興趣班,而父親外出賺錢養家,平日較少照顧家庭,這對母親構成一定壓力。我從母親身上學懂許多待人處事的道理,例如公義,亦成就了今天的我。雖然母親一直表現堅強,不過我知道家庭破碎為她帶來極大的傷害。」

「父母離婚後,媽媽要我們跟爸爸斷絕來往,而我就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反正我的學業成績一向不過是中規中矩而已,中五畢業後我便接受幼稚園教師訓練,並考取資格,十七歲就尋獲教職,在工作上,可以說得上是一帆風順。離婚後母親的情緒一直低落,性情大變,時常對我和妹妹發脾氣,把我們操控得喘不過氣來,日常生活可以用家無寧日來形容!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關係,母親對我的要求很高,我還記得,當時我的月薪是一萬二千多元,我每月把八千元交予母親作家用,但媽媽的要求是要我把全數上繳!另一方面,妹妹和母親亦鬧得很不愉快, 我放工回家時,每每看見妹妹在流淚飲泣。她是塊讀書材料, 我希望讓她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專心學業,所以當時做了個『不孝』的決定,帶妹妹搬了出去兩個人住,負責照顧妹妹的起居飲食,直至妹妹考入大學,申請學費津貼及搬入大學宿舍。自小,我已感覺到媽媽比較偏愛妹妹,當時此舉,我當然更加進一步傷了媽媽的心,之後我一直嘗試修補關係,直至現在!雖然很多時都碰得一鼻子灰,但我總抱持着『屢戰屢敗, 屢敗屢戰』的精神, 時至今日, 關係算是有所改善, 縱然不能像朋友般親密談心, 但至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水火不容。」

「後來,我自己的人生也經歷了一些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例如男朋友意外離世等,深感人生無常。得到身邊人的鼓勵,我鼓起勇氣到舊居尋找多年失去聯絡的父親。自從跟隨母親離開之後,因為母親不允聯繫,從此失去他的消息,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他是否仍然住在那裏,不過是碰碰運氣而已。沒想到,隨便走到舊居門前,隨便按鈴,爸爸真的就出現在我眼前!那時我才知道,在那些年間,他的人生也沒有停下來:他已經再婚,並且再誕下孩子,頭幾年婚姻生活愉快,後來妻子私生活不檢點,甚至鋌而走險,當起違法勾當包括承包黑工等,更欠下大筆賭債要父親代為償還——爸爸的人生跌宕起伏,但他卻能積極振作,相對於媽媽在離婚後一蹶不振、卻步不前,這令我想到影響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們對事情的看法,同一件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有人選擇面向未來,有人選擇執着過去,正正對應了艾皮帝特斯所主張的:『人並不被事情所困擾,而是被對該事情的看法所困擾。』」

莫萊茵常獲邀出席不同活動及工作坊,與大小朋友分享口說故事的力量。

奇妙故事 觸動孩子心靈

人稱Miss May May的莫萊茵就是憑這樣的感召創立了「奇妙故事堂」,因為她相信關鍵不在故事本身,而是說書人如何去演繹故事,聽書人又如何去理解故事,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來,就會成為孩子日後性格、心智,甚至情緒健康成長的基礎。

「我一九九一年開始擔任幼稚園老師,一直從事幼兒教育,從正教老師、課程主任到校長一路走來,直至二零一四年,每天的工作都離不開說故事,除了喜歡之外,亦不難發覺自己的確在這方面特別專長。透過教學,亦讓我明白怎樣的教育對孩子最好。日常教學的好處,是可以直接接觸學生,但缺點是人數方面有限制,我覺得應該想辦法以幼兒教育專業服務更多人,例如為家長和老師提供培訓,示範和教授說故事的方法和技巧等,於是我便辭去校長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奇妙故事堂』的服務。」

「『奇妙故事堂』的服務很多元化,最基本的當然是向孩子說故事。現今孩子的生活得太刻板,情緒被牽動的機會不多,有時候堪稱反應遲鈍!年幼孩子的人生閱歷不多,故事世界豐富多采,來自不同背景的角色,天馬行空的情節,讓他們開拓眼界,更會隨故事發展觸動情緒,繼而發展同理心。猶記得我曾經與十多位兩歲的孩子說故事,故事講述小狗尋找離世的主人,有些孩子表現得很傷感,我亦藉此機會教導他們要好好珍惜擁有的一切。」

「下一步是鼓勵孩子說故事,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可以教導他人,因為這代表他們能夠真正將知識融會貫通,其實不同年齡的人都可以嘗試當說書人。我認為說故事最重要的元素是演說者本人,透過故事看到自己的價值觀,例如自己為何認同這個角色,繼而希望改變某些情節。認識自己之餘,也要認識聽眾,針對其年齡調整語氣和表達方式。第三是注重互動——這也是說故事最大的好處。如果只是被動地聽和說,那跟看影片有甚麼分別?說故事的最高境界是透過互動即時觀察和回應聽眾,進行智慧交流和教育工作,例如將故事道理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點滴信箱於日前剛成立一周年,莫萊茵在發佈會上分享小朋友的心聲,並提出多項建議予家長及學校,齊心關注兒童身心健康。

近年學童壓力問題嚴重,莫萊茵是過來人,感受更深,故此新設「點滴信箱」,歡迎孩子以親筆文字分享情緒和經歷,再由心理學家和輔導員逐一回信,透過溝通為他們減壓。「不少孩子的社交圈子狹窄,身邊亦沒有可以傾訴的人,只能藉書信與陌生人暢所欲言,『隱形人』成為了最佳傾訴對象。」為了令更多學生受惠及提高回信效率,莫萊茵打算每年開設「點滴天使回信義工課程」,訓練義工專門回信予來信學生,去年便有十一位市民成為「點滴天使」。「『點滴信箱』的理念,是建立與學生同行的角色,透過互相交流,開拓處事思維和眼界,並促進學生社交和正面解難的能力。至於訓練義工,坊間反應熱烈,我深信不少成年人都很希望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學習溝通技巧是建立良好關係的第一步。」

**********

總編輯許芷茵的話:

莫萊茵相信,影響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對該件事情的看法及態度,她說到,也做到。回看她所經歷的,其實一點也不容易:來自破碎家庭、年少肩負家庭重擔、半工讀進修、長時間多份兼職、屈居劏房、友人意外身亡、歷劫暴力關係、貧困……她完全有資格倒地不起,可是她選擇迎難而上。莫萊茵微笑:「有人說,女孩子再飄泊,家也是避風港,但我沒有這個避風港,只得一直往前駛往前駛,駛到汪洋大海裏去。」一個從來沒有獲得過家庭助力的女子,不但不怒不怨不洩氣,有足夠的力量去讓自己及家人站穩住腳,更運用餘力去惠及他人。莫萊茵有遺憾嗎?我相信仍有很多。她有放棄過嗎?時至今日,她仍在努力愛己愛人,這種龐大的力量正好讓Miss May May領略到生命就是「奇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