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無情地侵襲大地,傳媒鋪天蓋地地報導地震、海嘯與核危機,那些觸目驚心的新聞標題、震撼的照片、煽情的故事,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腦海之中。有時候,事過境遷,卻給孩子遺下恐懼與不安。如何幫助孩子在目睹災難後整頓情緒,是爸爸媽媽需要上的一課。

情緒衝擊 不容忽視

每逢災禍發生,媒體總是一連數星期無間斷地報導意外的細節以及災區實況,當中頹垣敗瓦的景象、災民悲傷的表情總會勾起我們的惻隱之心,感到戚戚然及不安乃人之常情,成人也少不免會經歷情緒波動,年紀小小的孩子應付這種情緒上的衝擊又談何容易呢?

部分孩子會因為知悉悲劇的發生而出現驚恐、失眠、發噩夢、無故發脾氣或哭泣等情況,此時,父母可暫緩接收相關資訊,以免滿目瘡痍的景象在孩子腦中揮之不去。當孩子感到不安時,父母的解釋與安慰變得非常重要,爸爸媽媽可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或冷靜地跟他們分析事件,但成年人的看法絕對會影響孩子,故父母要特別謹慎處理,尤其若孩子把傷心轉化成憎恨,爸爸媽媽更有責任提醒怨恨與暴力並不能解決問題及消除疑慮。

父母引導 緩解不安

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不應含糊其詞、輕輕帶過,更不宜抹殺孩子感到不安的理由,因為孩子若懂得明白別人經歷的痛苦,從而感到難過,其實是有同理心的表現。爸爸媽媽可建議孩子盡自己的能力為災民送上祝福,可以是捐款、禱告或任何方式的祝願,以表對受災人士的慰問與關懷。

然而,若孩子不安的情況持續,並影響日常生活,以致上課未能專心、胃口欠佳等,則需要向專業人士求助,以免情況越趨嚴重而患上焦慮症或抑鬱症。此外,專家提醒家長需特別注意曾經歷親人離世或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因為這些新聞對他們的衝擊特別大,或再次觸碰他們原已復元的傷疤,勾起他們傷心的記憶。

跟孩子談「死亡」對於不少父母來說是一個大難題,但其實這並不需要忌諱,爸爸媽媽反而可從另一個角度跟孩子解釋:有些小朋友在一夜間失去父母,但他們仍然堅強地活下去,這種逆境自強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同時亦能令孩子學會珍惜生命及愛惜身邊的人,從而堅強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各項挑戰。

鳴謝:資深臨床心理學家劉余寶堃太平紳士。